關于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啥意思,以史為鏡可以正衣冠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釋義:用歷史作為鏡子,可以知道歷史上的興盛衰亡。
2、用銅做鏡子,可以整理好一個人的穿戴。
3、用別人作自己的鏡子,可以知道自己得失。
4、出處:出自唐代劉昫的《舊唐書·魏徵傳》。
5、原文: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6、魏征沒,朕亡一鏡矣。
7、白話譯文:一個人用銅當鏡子,可以照見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人當鏡子,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的對錯;用歷史當鏡子,可以知道國家興亡的原因。
8、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鏡子啊。
9、擴展資料:典故:唐貞觀十七年(公元643年),直言敢諫的魏征病死了。
10、唐太宗很難過,他流著眼淚說:“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
11、魏征沒,朕亡一鏡矣!”“一個人用銅當鏡子,可以照見衣帽是不是穿戴得端正;用歷史當鏡子,可以知道國家興亡的原因;用人當鏡子,可以發(fā)現(xiàn)自己的對錯。
12、魏征一死,我就少了一面好鏡子啊。
13、”這堪稱對魏征人生價值的最佳注釋。
14、用銅做鏡子,可以整理好一個人的穿戴;用歷史作為鏡子,可以知道歷史上的興盛衰亡;用別人作自己的鏡子,可以知道自己每一天的得失。
15、唐太宗李世民喜聽與善取各種獻議,深諳“兼聽則明,偏信則暗”之理。
16、其直諫大臣魏徵曾上疏數(shù)十,直陳其過,勸太宗宜內(nèi)自省,居安思危,察納雅言,擇善而從。
17、后魏徵逝死,太宗親臨吊唁,痛哭失聲,嘆曰:“以銅為鏡,可使穿戴之時,端莊齊整;以史為鏡,可知歷朝以來,存亡興替;‘以人為鏡’,可觀人之舉措,以明本身得失,吾常保此三鏡,以防己過。
18、今魏徵已死,吾亡一鏡矣。
19、”。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wǎng)站立場無關。財經(jīng)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