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前寒武紀包括哪幾個紀,前寒武紀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并未明了生物究竟起源于何時。
2、在格陵蘭西岸海外群島曾發(fā)現一些古老石頭,內含38億年前的碳,可能是早期的有機物。
3、此外在澳大利亞西部有一些保存良好的細菌,年代已超過34億6000萬年。
4、目前已知最早的復雜多細胞生命型態(tài),可能出現于大約6億年前;世界各地有許多5億4200萬年前到6億年前之間的軟體無殼動物化石,被稱為埃迪卡拉動物群(Ediacaran biota)。
5、至于硬殼動物則出現于前寒武紀結束之后。
6、大約在5億4400萬年前,也就是前寒武紀的結尾,出現了許多不同型態(tài)的動物。
7、這些動物群統(tǒng)稱為小殼動物群(Small shelly fauna),目前所知有限。
8、寒武紀的極早期發(fā)生了寒武紀大爆發(fā)(生命型態(tài)的快速分化與數量增加),導致伯吉斯動物群(Burgess fauna)的出現。
9、 元古代末期,大約從8.5-5.7億年,被命名為震旦紀,這是因為這段時間在生命演化歷程中具有承前啟后的意義,并且它的命名地是在中國。
10、“震旦(Sinian)”意指中國,古印度就稱華夏大地為“震旦”,德國地質學家首先把它用于地層學,后來許多學者都仿效使用,但含義有所不同。
11、后來地質學家們重新定義了震旦紀,我國著名地質學家李四光等在長江三峽建立起完整的震旦紀地質剖面,這就是有名的峽東剖面,它向全世界提供了地層對比的依據。
12、震旦紀已有了明確的生物證據,在動物界出現了低等的小型具硬殼的物種,以及大量裸露的高級動物,后者就是發(fā)現于澳大利亞的埃迪卡拉動物群。
13、在植物方面表現為高級藻類(如紅藻、褐藻類等)的進一步繁盛,宏觀藻類也得到飛速的發(fā)展,這時的地球已徹底改變一片死寂、毫無生氣的面貌了。
14、震旦紀(Sinian period)是元古代最后期一個獨特的地史階段。
15、從生物的進化看,震旦系因含有無硬殼的后生動物化石,而與不含可靠動物化石的元古界有了重要的區(qū)別;但與富含具有殼體的動物化石的寒武紀相比,震旦系所含的化石不僅種類單調、數量很少而且分布十分有限。
16、因此,還不能利用其中的動物化石進行有效的生物地層工作。
17、震旦紀生物界最突出的特征是后期出現了種類較多的無硬殼后生動物,末期又出現少量小型具有殼體的動物。
18、高級藻類進一步繁盛,微體古植物出現了一些新類型,疊層石在震旦紀早期趨于繁盛,后期數量和種類都突然下降。
19、再從巖石圈的構造狀況來看,震旦紀時地表上已經出現幾個大型的、相對穩(wěn)定的大陸板塊,之上已經是典型的蓋層沉積,與古生界相似。
20、因此,震旦紀可以被認為是元古代與古生代之間的一個過渡階段。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財經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