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左弓步動作要領,左弓步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說來慚愧,我練了數(shù)十年的楊式太極拳(八五式),最近,對左打虎式左側弓步的左腳該向哪個方向邁步,竟犯起迷糊來了。
2、看書本,看周圍晨練,打虎式左弓步動作有好幾種。
3、右腳落下,左腳隨即提起,提起后,左腳:向東北方邁步;2、向北邁步;3、向西北方邁步;4、向西邁步;5、甚至有向西南方邁步的。
4、幾種不同的邁步令人迷惑。
5、祖師楊澄甫1931年版《太極拳使用法》第41頁,設敵人由左前方用左手打來,我將右足落下,左足隨往左側提出,屈膝坐實這里左足邁步的方向只是左側,沒有正確標明東西南北的方位。
6、如果敵人在左前方,那么,左腳向左側,即向東北,向北,向西偏北范圍內的任何方向邁步,都未嘗不可。
7、從右蹬腳一式結束,右腳落下,人基本上面對東偏北,這時的左側大致在北偏西方向,這樣分析是否貼切?而1934年再版的《太極拳體用全書》第35頁,修改為左腳往后踏出。
8、往后的概念似乎有些籠統(tǒng),往后,即向西北,西,西南方向,都可以算作后。
9、向這范圍內任何一點踏出都不算錯。
10、祖師爺給的范圍太大,幾乎大于180度,叫人摸不準方向。
11、有人說在實戰(zhàn)時千變萬化,敵人來的方向不同,我迎敵時的方向也就不同,何必一定要搞清楚哪個方向。
12、這話似乎有些道理。
13、但每一招式在創(chuàng)立時,總有一個相對固定的模式。
14、幾十個招式貫串起來成為套路,套路也總有相對穩(wěn)定的程式。
15、變是在熟練以后才能變,變也要在一定的基礎上去變,才能萬變不離其宗。
16、懂規(guī)矩,明規(guī)矩,化規(guī)矩,而后神明規(guī)矩。
17、因此沒有搞懂就想求變,那是瞎變。
18、楊式太極拳37個招式都可以變,而且每一招都有許多變。
19、如果大家都強調可以變,你變我變,豈不要亂套嗎?我是沒有本領隨便去變與化,只能老老實實一招一招去弄懂、弄明白,只求不打糊涂拳,所以要向明師們請教。
20、大師傅鐘文在《楊式太極拳》第75頁中說,左腳向左后(西,稍偏北)斜方邁步。
21、王志遠先生《楊式太極拳詮釋》第171頁,左腳向左前(西稍偏北)斜方邁步,雖然王先生的左前與傅大師的左后相反,但括號中標注的西稍偏北,還是差不多的。
22、而且王先生的附圖173176,是臉朝東方,左腳是向左后(西偏北)邁步的。
23、趙幼斌先生的《楊式太極拳真?zhèn)鳌返?4頁,干脆不談前后,直接寫道:隨轉體,左腳向西北斜方邁出,其實,西北與西,稍偏北還是有些差別的。
24、奚桂忠老師的《楊式太極拳答問》寫得比較詳細,第89頁,右腿略下蹲,送左腳向西北方向邁步,先以腳跟著地,踏平,膝微弓。
25、其他名家著作中描述的也大致如此,即使有些書在文字上有前后左側左后的不同,但基本都認同西稍偏北的方向。
26、而且,邁向西北,當然是左腳在右腳的西北方的位置。
27、不過各書附的拳照不大一致,如有的圖左腳放在右腳的西南方。
28、這些不一致的拳照使我產生了困惑。
29、我想,不管是誰的拳照,都把它們當作邁向西稍偏北方就是了。
30、就算是向西稍偏北邁步,第二個問題是左腳什么時候邁出去?楊公說的右足落下左足隨往左側提出,這句話是否可以理解為:右足落下之時即是左足提出之時(左足提出,該是提起與出步)。
31、趙幼斌先生是當轉身邁步,而不是先邁步,再轉腰。
32、龐大明先生《楊式太極拳用法解要》說得詳細些,當轉身邁步時,同時松右腿關節(jié),轉身就會自然松活。
33、兩臂在隨腰左轉的同時,也相應地向左平移,這樣才能做到‘邁步如貓行’和圓轉自如,而不是先邁步,再轉腰,再轉手的機械動作。
34、那么,我是否可以這樣來理解這個動作:右腳落下,腰胯下沉并左轉,左腳提起,隨轉腰邁步。
35、所以,向左后(西偏北)斜方邁步與隨轉體向西北斜方邁步的說法比較正確,既將邁步的方向說明了,又告訴你何時邁步。
36、但是,我又碰到一個問題。
37、有位國內外唯一的一位嚴格遵照楊澄甫定式來傳授太極拳的太極名家,他教的是向前邁步。
38、前,向前,即身已轉向西北后才向前出步,這時轉身已經完成。
39、這與隨轉腰邁步是有差別的。
40、隨腰轉是在腰轉的開始與過程之中,向前邁步須在轉腰的結束,時間上是不一致的。
41、這很使我困惑,反復推敲,轉好腰后向前邁,技擊上的時機、氣勢與邊轉邊邁不一樣。
42、看來自譽為國內外唯一的一位名家也不靠譜。
43、第三個問題是左打虎定式時眼看何方?或面部朝向哪兒?我看到的有向東,向東北,向北,向西偏北等等,角度不盡一致。
44、88式太極拳,是視線隨轉體而移動,然后平視右前方。
45、眼隨身體左轉,最后看右前方。
46、這右前方是朝向東或東北的。
47、八五式,即傳統(tǒng)楊式太極拳,與88式太極拳的動作是不同的。
48、傅大師說:眼先觀左拳,當左拳將至左額前上時,即向前平視。
49、這前是哪個方向沒說清楚,趙幼斌說的是眼先隨左拳,隨勢定而前視。
50、我們??吹氖菞罟娜?,看上去是面向北了。
51、傅趙兩位老師書中的拳照,是參照楊公的照片手工繪制而成的,畫得不準,把頭部畫得偏向東北了(見傅大師書中圖160,趙老師書中圖195)。
52、王志遠老師說得比較清楚些,左打虎定式是左足斜向西北,身體西北偏西,眼神平視轉移由西南族向西北。
53、奚桂忠老師說得更精確些:動作5,腰胯略右轉約15度,身軀朝北偏西。
54、左打虎定式時,應關顧主手(左貫拳)向前(北偏西)平視,不要轉頭扭脖子平視東北方。
55、眼法:平視北偏西方向。
56、注意,北偏西與西偏北角度上是不一樣的。
57、寫到這里,答案應該有了,即:左腳隨腰轉時向西偏北邁步,兩拳作貫拳相合時,腰胯略右轉約15度。
58、這時視線從西南方回轉經西北向北偏西的方向平視。
59、因為腰胯向右略微的回轉,使兩拳上下相對的位置不在左膝之上,轉至左膝內側約一平拳之處。
60、眼睛平視前方自然是北偏西。
61、許多人定式時視線太向西北,兩拳相合在左膝之上是不妥的。
62、其毛病出在作左弓步時,腰向左轉,在作兩拳相貫同時,腰胯并沒有向右回轉,停留在左膝上方。
63、腰胯略微向右回轉,這一小動作往往被許多練家忽視。
64、不回轉,兩拳相貫時只靠手的力量,沒有用上腰勁,技擊的作用是不一樣的。
65、腰胯向左轉后又向右略微一回,猶如彈簧柔中透剛的彈性,是整勁,韻味自然不一樣。
66、接下來我想說的是這個左弓步,自國家版的《太極拳運動》(即俗稱88式)中用左弓步一說后,以后的著作都沿用左弓步一詞來表述。
67、有拳友認為打虎式定式不該是左弓步,打虎要騎在虎背上,因此,應是小馬步,有點騎的意思。
68、我聽了不以為然,笑他望文生義。
69、雖然我不接受他的說法,但仔細想想他的話并非沒有一點道理。
70、打虎式在成拳過程中是左弓步,但在定式已變成略成斜騎馬襠式。
71、斜騎馬襠式與左弓步是不一樣的,兩者的襠勢不大一樣,兩腳受力也不一樣。
72、上面我喋喋不休討論方向、視線等,就是要弄明白定式時兩腳應該成什么樣的步子。
73、左腳向西偏北邁步后,人轉向西偏北,貫拳時腰胯略向右回轉,兩腳就從左弓步過渡到斜騎馬襠式。
74、當然,斜騎馬襠并不是馬步,這點也要注意的,不要過猶不及。
75、寫到這里,我認為奚桂忠老師腰胯略向右轉15度這幾個字很可貴,是這一動作的畫龍點睛之筆,值得大家一讀。
76、最后,要說明的是,略成斜騎馬襠式之說,并不是我標新立異,是祖師楊澄甫在他書中說的,只是大家不大提起而已。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財經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