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教育方法學讀書筆記,教育方法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以科學的假設為前提。
2、 實驗法與其他觀察法、調查法等顯著的區(qū)別是,實驗法要求在實驗開始前就必須有一個明確的科學假設。
3、實驗假設是實驗者在長期實踐、經驗積累的基礎上對實驗因素與教育效果之間因果關系的一種假定性的推測。
4、科學發(fā)展的歷史證明,任何一種科學理論的產生,都是經過由科學的假說到實驗和實踐的驗證才確立起來的。
5、 教育實驗是針對教育中存在的某種問題,提出有科學根據的設想和假說,然后付諸實驗的檢驗,從而得出結論,接受或拒絕假設。
6、例如,研究型學習與發(fā)展學生能力有什么關系,班隊活動與班級集體的凝聚力有什么關系?師生關系對學生人格發(fā)展有哪些影響?某種教學方法能否促進學生的學習能力?等等,都可以提出不同的理論假設,并通過實驗加以驗證。
7、 2、實驗過程被施行嚴格的積極主動的控制 與觀察法、調查法在自然狀態(tài)下,消極等待研究現象的出現不同的是,實驗法是在嚴格控制的條件下,人為設置某種情境,積極主動地促使某些現象、性質特征的出現,進而揭示事物、現象發(fā)生的原因。
8、 在教育實驗中,自變量即實驗因素,因變量即實驗效果,是依賴于其他變量而變化的變量,是實驗因素等變量作用下的反應,是實驗的結果。
9、如在教學方法改革的實驗中,教學方法即自變量(實驗因素),教學質量是因變量(實驗結果),實驗控制即控制除實驗因素以外的其他因素(如年齡、人數、智力、學習成績、教師水平、教材、學生努力程度、教學時間等)對實驗結果的影響。
10、控制是實驗法的本質特征和精髓,沒有控制,也就稱不上是實驗。
11、 3、探求變量間的因果關系 教育實驗的主要目的是探求變量間的因果關系。
12、因為實驗過程中一切無關因素都已受到嚴格控制,而作用于因變量的只有實驗因素。
13、因此,這一結果是必然的,研究者可確定實驗因素與結果之間的因果關系。
14、如“小學美術深入嘗試教學法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實驗”,實驗因素是深入嘗試教學法,因變量是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15、在對“嘗試教學法”作出操作性定義后,分別在低年級和高年級學生中各選2個班進行為期一學期的實驗,實驗班學生每個教學內容中讓學生在創(chuàng)作前進行深入嘗試,而對照班學生在創(chuàng)作前不進行深入嘗試,在嚴格控制其他條件的情況下,一學期下來,實驗班學生的作品與對照班學生的作品相比,在運筆用墨和畫面內容以及創(chuàng)造想象上更豐富,在畫面構成上更飽滿,在個性特征上更鮮明,而且整個畫面都洋溢著活潑、朝氣、童趣。
16、由此揭示了深入嘗試教學法與創(chuàng)新精神培養(yǎng)的因果關系。
17、 要得出兩類變量之間存在因果關系,需要滿足三個條件: (1)共變關系。
18、自變量和因變量向同一方向變化。
19、如上例中,進行美術課的嘗試教學法后,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就提高了。
20、說明兩類變量間有共變關系。
21、 (2)時間順序。
22、先有自變量的變化,才有因變量的變化。
23、上例中,不能先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再進行嘗試教學法。
24、 (3)控制無關變量。
25、上例中,影響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其他因素,如實驗班與對照班的原有基礎、師資水平、學生學習態(tài)度等都是需控制的無關變量。
26、 4、具有可重復性 所謂可重復性是指在同樣實驗條件下,可以在不同地區(qū)、不同單位獲得同樣的實驗結果。
27、實驗結果本身就是經過長期艱苦反復的實驗獲得的。
28、一旦某一因果關系確定后,可以肯定它具有較高的科學性。
29、因此,如果在相同的實驗情境下,施加同樣的實驗因素,控制好無關因素的干擾,按同樣的方法加以操作,應該能夠獲得基本相同的結論。
30、教育實驗的可重復性,使得實驗結果具有更強的說服力和推廣價值。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