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布衣之怒 流血五步,布衣之怒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出自戰(zhàn)國策卷二十五——魏四《秦王使人謂安陵君》 秦王曰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
2、”秦:“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
3、” 秦王說:“天子發(fā)怒,伏尸一百萬,流血一千里!”唐雎說:“大王聽說過平民的發(fā)怒嗎?”秦王說:“平民的發(fā)怒,不過是摘下帽子,光著腳,拿腦袋撞地罷了。
4、” 全文如下: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許寡人。
5、”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6、雖然,受地于先生,愿終守之,弗敢易。
7、”秦王不說。
8、安陵君因使唐且使于秦。
9、秦王謂唐且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且秦滅韓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
10、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唐且對曰:“否,非若是也。
11、安陵君受地于先生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萬,流血千里。
12、”唐且曰:“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王怫然怒,謂唐且曰:“公亦嘗聞天子之怒乎?”唐且對曰:“臣未嘗聞也。
13、”秦:“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
14、”唐且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15、夫?qū)VT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蒼鷹擊于殿上。
16、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寢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
17、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
18、”挺劍而起。
19、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
20、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21、”【譯文】 秦王派使者對安陵君說:“我想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換取安陵,安陵君可要答應我!”安陵君說:“大王施加恩惠,以大換小,這非常好。
22、但是我從先王那里繼承了這塊土地,愿意始終守著它,不敢換掉。
23、”秦王很不高興。
24、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秦國。
25、 秦王對唐雎說:“我拿五百里的土地換取安陵,安陵君不答應我,這是為什么?秦國消滅了韓國和魏國,只有安陵君憑著五十里的土地生存下來,那是因為我認為他是忠厚長者,所以沒有把他放在心上。
26、如今我拿十倍的土地希望同安陵君交換,他卻違抗我,不是看不起我嗎?”唐雎說:“不,不是這樣的。
27、安陵君從先王手里繼承了封地并保有它,即使一千里也是不敢換掉的,何況只是五百里?” 秦王勃然大怒,對唐雎說:“您可聽說過天子的發(fā)怒嗎?”唐雎說:“我沒聽說過。
28、”秦王說:“天子發(fā)怒,伏尸一百萬,流血一千里!”唐雎說:“大王聽說過平民的發(fā)怒嗎?”秦王說:“平民的發(fā)怒,不過是摘下帽子,光著腳,拿腦袋撞地罷了。
29、”唐雎說:“這是庸人的發(fā)怒,不是士人的發(fā)怒。
30、當專諸刺殺王僚時,慧星遮蓋了月亮;聶政刺殺韓傀時,白虹穿過了太陽;要離刺殺慶忌時,蒼鷹在宮殿上撲擊。
31、這三個人,都是平民中的士人,滿腔的怒氣還沒有發(fā)泄出來,預兆就從天而降,加上我就是四個人了。
32、所以士人要發(fā)怒,兩具尸首就要倒下,五步之內(nèi)鮮血四濺,天下人穿白戴孝,今天就要這樣了。
33、”說著便拔出劍站了起來。
34、 秦王臉色大變,挺起身跪著向唐雎道歉說:“先生坐下!何至于這樣呢?我明白了:韓國、魏國滅亡,可是安陵憑著五十里土地安然無事,只是因為有先生在啊。
35、” 【評析】 唐雎的浩然正氣、慷慨陳詞使他流芳百世。
36、他在論辯時的氣勢完全壓倒了驕狂的秦王。
37、他的這種仗義執(zhí)言,就是借助道義的力量,傳播勇氣與正義,令一切利誘威逼相形見絀,他賦予論辯以正義凜然的人格魅力,把宣傳真理與弘揚正氣融為一體,使人的內(nèi)在本質(zhì)精神得到弘揚,使人的個性風采、精神世界得到了展示。
38、這正是論辯決勝的法寶。
39、唐雎不畏強暴、蔑視強權、敢于與專制暴君抗爭的正義之氣,和他“三軍可奪帥,匹夫不可奪志”的不屈服精神,使他的人格顯得無比偉大、使他的論辯顯得無比有力。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