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今天發(fā)表在《歐洲心臟雜志》上的一項對超過 300 萬患者的研究,手術后出現心律異常的人隨后因心力衰竭住院的風險增加。
異常的、通常是快速的心律被稱為心房顫動 (AF),該研究表明,無論手術是否為心臟病,手術后發(fā)生 AF 的患者因心力衰竭住院的風險都會增加。
在接受心臟手術的 76,536 名患者中,14,365 名(18.8%)發(fā)生了術后 AF,與未發(fā)生 AF 的患者相比,因心力衰竭住院的風險增加了三分之一。在 2,929,854 名無心臟病史且因非心臟相關疾病而接受手術的患者中,23,763 名 (0.8%) 發(fā)生 AF,因心力衰竭住院的風險翻了一番。
該研究的第一作者、美國紐約威爾康奈爾醫(yī)學院威爾醫(yī)學系醫(yī)學副教授 Parag Goyal 博士說:“據我們所知,我們的研究是迄今為止規(guī)模最大的研究,它表明術后房顫與未來心力衰竭住院有關。這可能意味著心房顫動是潛在但尚未檢測到的心力衰竭的重要指標;或者這可能意味著心房顫動本身有助于未來心力衰竭的發(fā)展。雖然這項研究無法具體解決這些機制中的哪一種在起作用,但我們希望這項研究將激發(fā)未來的工作,探索我們重要發(fā)現中所見的潛在機制。
“無論機制如何,我們的研究表明,術后心房顫動顯然是一個重要的實體,值得關注并納入決策。最重要的是,患者和醫(yī)生需要對術后患者的心力衰竭癥狀更加警惕。手術性心房顫動。那些確實出現這種情況的人可能需要更積極的治療來治療心力衰竭的其他危險因素,例如高血壓、糖尿病和動脈狹窄。”
高達 40% 的心臟手術患者和 2% 的非心臟手術患者發(fā)生術后 AF。醫(yī)生傾向于將其視為由手術壓力引發(fā)的良性事件。然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術后 AF 與長期問題有關,例如中風和任何原因導致的死亡,盡管到目前為止,關于其與隨后的心力衰竭相關的證據有限。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財經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