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貝的故事教學反思短,貝的故事教學反思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貝”的故事》這篇課文是一篇識字小故事。
2、課文分兩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講述了“貝”的來源和它發(fā)展演變過程。
3、第二自然段講述了“貝”的字義來源和以它作偏旁的字在表意上的共同規(guī)律。
4、旨在讓學生在有趣的故事情境中認識生字,了解歸類識字的方法,并借助規(guī)律來認識生字,初步感受古人造字的智慧和中國漢字文化的博大精深。
5、 本節(jié)課是這篇識字課文的第二課時。
6、在導入的過程中,我先為學生講述了一個有關漢字文化的小故事,讓學生深入淺出地了解漢字文化,激發(fā)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
7、 在學習課文內(nèi)容的時候,我先讓同學們觀察貝殼的形狀,了解“貝”字的演變過程,進而了解到什么是甲骨文。
8、為了更好地讓學生記憶和了解,我還讓學生看了“馬”“魚”這幾個字的演變,以達到觸類旁通的效果。
9、 接著通過給學生講解貝殼由于可以隨身攜帶,不容易損壞,古人把貝殼當作錢幣,讓學生知道貝在古時候的作用。
10、所以用“貝”作偏旁的字多大與錢財有關,從而引出生字“賺”“賠”“購”“貧”“貨”,這樣,學生就了解了帶貝字旁的字的含義,也學習了歸類識字的學習方法,在方便記憶的同時,更深刻記住了這些字的含義。
11、在這個基礎上我適機進行拓展,讓學生了解更多的“貝”字旁的字。
12、然后出示圖片讓學生猜一猜,“鏡、珠”等字的偏旁與什么有關。
13、最后指導學生閱讀拓展《甲骨文的故事》。
14、 這節(jié)課上,我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積極性和參與性,感受漢語言文字和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源遠流長。
15、了解貝字的起源和字形字義特點。
16、對漢字的起源了解的更清楚,對漢字的興趣更加濃厚。
17、 比較成功的地方:這節(jié)課,通過講解“貝”的起源發(fā)展與演變,學生不僅在音、形、義這幾方面很好地掌握了“貝”字旁的生字,而且也對漢字文化有了一定的了解,產(chǎn)生了濃厚的探究的興趣。
18、 不足之處:老師對學生的評價語還不太到位與及時;指導書寫上還需要更加細致;應該在講課過程中,對學生多進行一些朗讀指導。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