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1日整理發(fā)布:較真要點:
走路快慢與壽命長短之間只有相關性,并無因果關系。一個人健康狀況,才是影響壽命長短的真正因素。
查證者:一節(jié)生姜丨賓夕法尼亞大學醫(yī)學院病理及實驗醫(yī)藥系研究副教授
最近,網(wǎng)上有不少文章“科普”:走路一定要快起來!美國的一項研究發(fā)現(xiàn),走路快的人要比走路慢的人更長壽,平均壽命大約能高出15~20年。網(wǎng)友趕緊表示,自己需要大步快走了。“走路速度的快慢能決定一個人的壽命”,這是真的嗎?
一、研究只能說明走路快慢跟壽命長短有相關性,不等于走得快就能長壽
網(wǎng)文中提到的研究,于2019年發(fā)表在《梅奧診所學報》上。這個研究是英國萊特斯大學的研究人員所做的調查,調查對象為47.5萬名英國中老年人,隨訪時間為7年。在隨訪時間內,總共記錄了12823個死亡事件。
研究者對比了這47.5萬人的走路習慣,并比較了不同人群在45歲時的預期平均壽命:走路快的女性為86.7~87.8歲,走路慢的女性則為72.4歲,差距約為15歲;走路快的男性預期平均壽命為85.2~86.8歲,走路慢的男性則為64.8歲,差距超過了20歲。這就是“走路快的人比走路慢的人多活15~20年”的由來。
從理論上來說,如果所有人有著相同的健康狀況,只是走路速度有差別,在所考察的時間范圍內,sho兩組人其他的行為、所受的環(huán)境影響也都相同,只是最后死亡率有差異,那么走路快慢確實可能是導致死亡率差異的原因。
但在流行病調查中,很難找到健康狀況完全相同的兩個人群,也很難保證兩組人的行為和受到環(huán)境的影響完全一樣。因此,對于這類研究,我們需要謹慎解讀其結論。通常來說,流行病學研究能夠發(fā)現(xiàn)兩個事件的關聯(lián)性,但并不能說明這兩個事件之間的因果關系。
具體到這項研究,結論可以表明走路快慢跟壽命之間有一定的關系,但不等于走路快就是長壽的原因,更不能說只要提高走路速度,就能延長壽命。實際上,研究者在論文也明確指出,“作為觀察性的研究,無法對因果關系進行推斷”。
這就是像是公雞打鳴和天亮,兩者之間有一定的關聯(lián),雖然公雞打鳴在先,天亮在后,但不能說公雞打鳴就是天亮的原因。大家知道,地球圍繞著太陽系的質心旋轉,因此產生晝夜節(jié)律,才是天亮的原因。
二、不用太在意走路速度,真正影響壽命的是身體的健康狀況
這項研究所選取的對象,來自英國Biobank 數(shù)據(jù)庫。之前已有研究表明,英國Biobank數(shù)據(jù)庫中調查者所報告的步行速度,與他們的心肺健康狀況有密切的關系。我們也都知道,一個人如果身體虛弱,他的步行速度就會很緩慢。
肥胖和過瘦,可能表明一個人的健康有問題。在這項研究中,研究者對調查者的肥胖程度與壽命的關系進行了分析,結果發(fā)現(xiàn)對象不管是過胖還是過瘦,壽命都相對較短。具體到不同的指標, BMI過低,腰圍過長,體脂率過高或過低,這三者都與短壽有著非常明顯的相關性。
需要指出的是,對于行走速度不同的人群,胖瘦帶來的影響并不相同。對于走得快的人,胖瘦的影響不是很明顯;但對于走得慢的人來說,如果太瘦(不管是BMI過低,腰圍過短,還是體脂率過低),預期壽命都明顯較短。
作者在論文中也明確指出,緩慢的步行速度,可能是因為受調查者有傳染病或慢性疾病。而更快的步行速度,尤其是在老年人中,則能表明身體不虛弱,也沒有骨科的問題。這些健康因素可能才是真正影響走路速度和壽命的因素(confounder)。
除了肥胖因素,該研究還分析了手的握力,發(fā)現(xiàn)它與壽命也有一定的相關性。其實可以這么理解,走路快慢、身體胖瘦、手是否有握力,可能都是身體健康程度的表象,不能片面解讀。如果一個人無法走快,身體過瘦或過胖,或者手無握力,首先需要對身體進行檢查,排除隱匿性的健康問題。
如果體檢沒有發(fā)現(xiàn)明顯的健康問題,通過適當?shù)腻憻?,應該是可以延年益壽的。但一個人如果太瘦,可能是營養(yǎng)不良,若不增加營養(yǎng),走太快也沒啥用;一個人如果太胖,尤其腰圍太大,要想健康長壽,不只是需要邁開腿,還需要管住嘴,才會改善自身的健康狀況。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wǎng)站立場無關。財經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