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幻西游三維版怎么聯(lián)系在線客服(夢幻西游三維版客服電話人工服務電話) 銷售原材料結轉成本的會計分錄(銷售原材料會計分錄) 手機如何查詢東莞住房公積金?(手機如何查詢東莞住房公積金貸款額度) 呆萌寵物對對碰攻略(萌寵對決攻略) 工程招標代理資質取消通知(工程招標代理資質) 法定節(jié)假日加班工資怎么算(法定節(jié)假加班工資怎么計算) 駕照理論考試技巧和方法(駕照理論考試技巧和方法口訣) 黃花菜不能和什么食物同吃(黃花菜不能和什么食物一起吃) HTC G12刷recovery教程及進入recovery方法(htc如何進入recovery) b血型的人有什么特點男(b血型的人有什么特點) Sai軟件手繪簡筆畫綠色環(huán)保機器人(SAI畫畫軟件) Their是什么意思中文翻譯怎么讀(their是什么意思) 網上賺錢創(chuàng)業(yè)方法大全(網上賺錢創(chuàng)業(yè)方法大全套) 走路賺錢的幾種方式(走路賺錢的幾種方式是什么) 紅龍魚飼養(yǎng)方法(紅龍草) 怎樣增強抵抗力(怎樣增強抵抗力和免疫力) qb怎么轉給別人(怎么把qb給別人)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全詩拼音(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全詩) 微信新功能"拍一拍"上線!(微信新功能朋友圈折疊) 現場儀表HART通訊如何接線(hart怎么接線) peacewarfound的英語怎么讀(peace war find怎么讀) q版泡泡堂6怎么換人(q版泡泡堂可以三人嗎) 如何獲得更多渠道商及他們的支持(如何獲得更多渠道商及他們的支持英語) 作文那一次我失敗了(作文那一次我真高興) 圍巾情人扣的織法(圍巾情人扣的織法粗線) 懸崖上的金魚公主國語版櫻花動漫(懸崖上的金魚公主國語版高清) 智能電視怎么看地方臺頻道直播 教你方法(智能電視怎么看地方臺的頻道) 初二英語周報所有答案大全(初二英語周報答案網) 籃球計分器 教你使用籃球計分器!(籃球計分器如何使用) 玉兔怎么畫簡單又漂亮(玉兔怎么畫簡單又漂亮圖片) 項目措施費包干含后期簽證嗎(項目措施費包括哪些) 像粑粑一樣惡心人(像粑粑一樣惡心人的圖片) PPT如何修改激光筆顏色(放映ppt時激光筆的顏色是可以更改的) 果綠色cmyk色值為多少(果綠色cmyk色值) 淘寶天貓如何設置店鋪抽獎?(淘寶天貓如何設置店鋪抽獎時間) 怎么設置瀏覽器的兼容模式(怎么設置瀏覽器的兼容模式手機) 臺達VFD-B 3.7kW變頻器維修方法(臺達vfd—b變頻器使用手冊) 摩爾莊園手游農莊拍照任務流程(摩爾莊園手游莊園拍照任務) 醫(yī)者仁心的經典語錄(醫(yī)者仁心是什么意思) 打好臺球的小技巧(打好臺球的小技巧和方法) 紙張方向只設置一頁橫向(紙張種類) 京東巴槍聯(lián)迪P990修改時間 紅櫻桃木門效果圖(紅櫻桃木) 大梅沙附近酒店攻略(大梅沙附近住宿) 光纖貓 Modem)怎樣設置無線上網?(光纖貓設置方法) 圓舞曲之王是誰呢(圓舞曲之王是) 怎么收藏和查看當當網的圖書(怎么收藏和查看當當網的圖書資源) iphone清理系統(tǒng)垃圾的方法(iPhone系統(tǒng)垃圾怎么清理) 雙色球天齊網殺紅球(雙色球天齊) 微信8.0背景視頻如何設置?(微信8.0背景視頻如何設置時間)
您的位置:首頁 >綜合精選 >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下一句(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

導讀 關于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下一句,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

關于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下一句,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出自《孟子盡心上》 孔子登上魯國的東山,整個魯國盡收眼底;孔子登上泰山,天地一覽無余,表面上指泰山之高,實際指人的眼界.視點要不斷尋求突破,超越自我.用超然物外的心境來觀看世間的變幻紛擾。

2、孟子盡心上及翻譯上(一)孟子曰:“盡其心者,知其性也。

3、知其性,則知天矣。

4、存其心,養(yǎng)其性,所以事天也。

5、夭壽不貳,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

6、”孟子說:“盡自己的善心,就是覺悟到了自己的本性。

7、覺悟到了自己的本性,就是懂得了天命。

8、保存自己的善心,養(yǎng)護自己的本性,以此來對待天命。

9、不論壽命是長是短都不改變態(tài)度,只是修身養(yǎng)性等待天命,這就是確立正常命運的方法。

10、”(二)孟子曰:“莫非命也,順受其正;是故知命者不立乎巖墻之下①。

11、盡其道而死者,正命也;桎梏死者②,非正命也。

12、”孟子說:“沒有一樣不是天命(決定),順從天命,接受的是正常的命運;因此懂天命的人不會站立在危墻下面。

13、盡力行道而死的,是正常的命運;犯罪受刑而死的,不是正常的命運。

14、”①巖墻:就要傾塌的墻。

15、②桎梏:拘禁犯人的刑具。

16、(三)孟子曰:“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

17、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無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18、”孟子說:“尋求就能得到它,舍棄就會失掉它;這樣尋求就有益于得到,因為所尋求的存在于我本身之內的緣故。

19、尋求它有方法,得到它靠命運,這樣尋求無益于得到,因為所尋求的在我本身之外的緣故。

20、”(四)孟子曰:“萬物皆備于我矣。

21、反身而誠,樂莫大焉。

22、強恕而行,求仁莫近焉。

23、”孟子說:“萬物之理我都具備了。

24、反問自己,所具備的道理是實實在在存在的,快樂沒有比這更大的了。

25、努力按推己及人的恕道去做,求仁的道路沒有比這更近的了。

26、”(五)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習矣而不察焉,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眾也。

27、”孟子說:“做了而不明白,習慣了而不覺察,一輩子走這條路,卻不知道那是條什么路,這種人是一般的人。

28、”(六)孟子曰:“人不可以無恥。

29、無恥之恥,無恥矣。

30、”孟子說:“人不能沒有羞恥心。

31、把沒有羞恥心當作羞恥,那就不會有恥辱了。

32、”(七)孟子曰:“恥之于人大矣。

33、為機變之巧者,無所用恥焉。

34、不恥不若人,何若人有?”孟子說:“羞恥對于人關系大極了。

35、玩弄權術詭計的人,是到處不講羞恥的。

36、不認為不如別人是羞恥,怎么能趕上別人呢?”(八)孟子曰:“古之賢王好善而忘勢;古之賢士何獨不然?樂其道而忘人之勢,故王公不致敬盡禮,則不得亟見之。

37、見且由不得亟,而況得而臣之乎?”孟子說:“古代的賢君好善而忘記自己的權勢;古代的賢士又何嘗不是這樣?他們樂于行道而忘記了別人的權勢,所以王公大人不恭敬盡禮,就不能常常見到賢士。

38、相見尚且不可多得,更何況要把他們當臣屬呢?”(九)孟子謂宋勾踐曰①:“子好游乎?吾語子游。

39、人知之,亦囂囂;人不知,亦囂囂。

40、”孟子對宋勾踐說:“你喜歡游說嗎?我告訴你游說(的態(tài)度)。

41、人家理解,我悠然自得無所求;人家不理解,我也悠然自得無所求。

42、”曰:“何如斯可以囂囂矣?”宋勾踐問道:“怎樣就能做到悠然自得無所求呢?”曰:“尊德樂義,則可以囂囂矣。

43、故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

44、窮不失義,故士得己焉;達不離道,故民不失望焉。

45、古之人,得志,澤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見于世。

46、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

47、”孟子說:“崇尚德,愛好義,就能悠然自得無所求。

48、所以士人窮困時不失掉義,得志時不背離道。

49、窮困時不失掉義,所以士人能保持自己的操守;得志時不背離道,所以不會使百姓失望。

50、古代的人,得志時,施給人民恩澤;不得志時,修養(yǎng)品德立身在世。

51、窮困時,獨自保持自己的善性,得志時還要使天下的人保持善性。

52、”【注釋】①宋勾踐:人名,身世不詳。

53、(十)孟子曰:“待文王而后興者,凡民也。

54、若夫豪杰之士,雖無文王猶興。

55、”孟子說:“等文王(那樣的圣君)出現才奮發(fā)的,是平凡的人。

56、至于杰出人物,即使沒有文王出現,也能奮發(fā)有為的。

57、”(十一)孟子曰:“附之以韓魏之家①,如其自視欿然②,則過人遠矣。

58、”孟子說:“把韓魏兩大家的財富增加給他,如果他還自認為沒有什么,那他就遠遠超過一般人了。

59、”【注釋】①韓魏之家:指春秋末期晉國六卿中的韓魏兩家。

60、這兩家當時擁有很大的權勢和很多的財產。

61、②欿(kǎn):“坎”的假借字,視盈若虛的意思。

62、(十二)孟子曰:“以佚道使民,雖勞不怨。

63、以生道殺民,雖死不怨殺者。

64、”孟子說:“依據(讓百姓)安逸的原則去役使百姓,百姓即使勞累也不怨恨;依據(讓百姓)生存的原則去殺人,被殺的人雖死不怨殺他的人。

65、”(十三)孟子曰:“霸者之民驩虞如也,王者之民皞皞如也。

66、殺之而不怨,利之而不庸,民日遷善而不知為之者。

67、夫君子所過者化,所存者神,上下與天地同流,豈曰小補之哉?”孟子說:“霸主的百姓愉快歡樂,圣王的百姓心曠神怡。

68、(圣王的百姓)被殺而不怨恨誰,得了好處而不報答誰,一天天趨向于善,卻不知道誰使他們這樣。

69、圣人經過哪里,哪里就受感化;住在哪里,哪里就有神奇的變化,造化之功上與天齊下與地同,難道說只是小小的補益嗎?”(十四)孟子曰:“仁言不如仁聲之入人深也,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

70、善政,民畏之;善教,民愛之。

71、善政得民財,善教得民心。

72、”孟子說:“仁德的言辭不如仁德的聲望深入人心,良好的政治不如良好的教育能獲得民心。

73、良好的政治,百姓害怕(違背)它;良好的教育,百姓樂于接受它。

74、良好的政治能聚斂到百姓的財富,良好的教育能贏得民心的擁護。

75、”(十五)孟子曰:“人之所不學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慮而知者,其良知也。

76、孩提之童無不知愛其親者,及其長也,無不知敬其兄也。

77、親親,仁也;敬長,義也;無他,達之天下也。

78、”孟子說:“人不經學習就能做的,那是良能;不經思考就能知道的,那是良知。

79、年幼的孩子,沒有不知道要愛他們父母的;長大后,沒有不知道要敬重他們兄長的。

80、愛父母就是仁,敬兄長就是義,這沒有別的原因,只因為(仁和義)是通行于天下的。

81、”(十六)孟子曰:“舜之居深山之中,與木石居,與鹿豕游,其所以異于深山之野人者幾希。

82、及其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若決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83、”孟子說:“舜居住在深山里,與樹木、石頭作伴,與鹿、豬相處,他區(qū)別于深山里不開化百姓的地方是很少的。

84、(可是)等他聽了一句善言,見了一種善行,(就會立即照著去做,)像決了口的江河一般,澎湃之勢沒有誰能阻擋得住的。

85、”(十七)孟子曰:“無為其所不為,無欲其所不欲,如此而已矣。

86、”孟子說:“不要讓他干不想干的事,不要讓他想不想得的東西,這就行了。

87、”(十八)孟子曰:“人之有德慧術知者,恒存乎疢疾①。

88、獨孤臣孽子②,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故達。

89、”孟子說:“有德行、智慧、謀略、見識的人,常常是因為他生活在患難之中。

90、只有那些孤臣和孽子,他們持有警懼不安的心理,考慮憂患很深遠,所以通達事理。

91、”【注釋】①疢(chèn)疾:義同災患。

92、②孤臣孽子:孤臣,受疏遠的臣;孽子,非嫡妻所生之子。

93、(十九)孟子曰:“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則為容悅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為悅者也;有天民者①,達可行于天下而后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94、”孟子說:“有侍奉君主的人,那是專把侍奉某個君主當作快樂的;有安定國家的人,那是把安定國家當作快樂的人;有不在職位而保全天理的人,那是知道‘道’能在天下推行了然后來行道的人;有圣人,那是端正了自己而外物隨之就端正的人。

95、”【注釋】①天民:朱熹《四書集注》云:“民者,無位之稱,以其全盡天理,乃天之民,故謂之天民。

96、”(二十)孟子曰:“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97、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樂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98、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

99、”孟子說:“君子有三件值得快樂的事,稱王天下不在其中。

100、父母都健在,兄弟沒病沒災,這是第一件快樂的事;抬頭無愧于天,低頭無愧于人,這是第二件快樂的事;得到天下的優(yōu)秀人才而教育他們,這是第三件快樂的事。

101、君子有這三件快樂的事,用仁德統(tǒng)一天下不包括在內。

102、”(二十一)孟子曰:“廣土眾民,君子欲之,所樂不存焉;中天下而立,定四海之民,君子樂之,所性不存焉。

103、君子所性,雖大行不加焉,雖窮居不損焉,分定故也。

104、君子所性,仁義禮智根于心,其生色也睟然,見于面,盎于背,施于四體,四體不言而喻。

105、”孟子說:“廣闊的土地,眾多的人民,君子是想得到的,但他的快樂不在這方面;站立在天下的中央,安定普天下的百姓,君子對此感到快樂,但他的本性不在這方面。

106、君子的本性,即使他的理想完全實現了,也不會因此而有所增加,即使窘困隱居,也不會因此而有所減少,這是由于本分已經確定的緣故。

107、君子的本性,仁義禮智植根在心中,它們產生的氣色是純正和潤的,顯現在臉上,充滿在體內,延伸到四肢。

108、四肢不必等他的吩咐,便明白該怎樣做了。

109、”(二十二)孟子曰:“伯夷辟紂,居北海之濱,聞文王作,興曰:‘盍歸乎來,吾聞西伯善養(yǎng)老者。

110、’太公辟紂,居東海之濱,聞文王作,興曰:‘盍歸乎來,吾聞西伯善養(yǎng)老者。

111、’天下有善養(yǎng)老,則仁人以為己歸矣。

112、五畝之宅,樹墻下以桑,匹婦蠶之,則老者足以衣帛矣。

113、五母雞,二母彘,無失其時,老者足以無失肉矣。

114、百畝之田,匹夫耕之,八口之家足以無饑矣。

115、所謂西伯善養(yǎng)老者,制其田里,教之樹畜,導其妻子使養(yǎng)其老。

116、五十非帛不暖,七十非肉不飽。

117、不暖不飽,謂之凍餒。

118、文王之民無凍餒之老者,此之謂也。

119、”孟子說:“伯夷躲避紂王,隱居在北海之濱。

120、’姜太公躲避紂王,隱居在東海之濱,’天下有善于奉養(yǎng)老人的人,仁人便把他當作自己要投奔的人了。

121、五畝的住宅地,墻下栽上桑樹,婦女用它養(yǎng)蠶,老人就完全能穿上絲棉衣了。

122、養(yǎng)五只母雞、兩只母豬,不錯過它們的繁殖時期,老人就完全不會缺肉吃了。

123、一百畝的耕地,由男子耕種,八口之家就完全不會有饑餓了。

124、所謂西伯善于奉養(yǎng)老人,(就在于他)規(guī)定了百姓的田畝宅地,教育他們栽桑養(yǎng)畜,引導他的妻子兒女奉養(yǎng)老人。

125、五十歲的人,不穿絲棉就不暖,七十歲的人,沒有肉吃就不飽。

126、不暖不飽,就叫挨凍受餓。

127、文王的百姓中沒有挨凍受餓的人,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128、”(二十三)孟子曰:“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

129、食之以時,用之以禮,財不可勝用也。

130、民非水火不生活,昏暮叩人之門戶求水火,無弗與者,至足矣。

131、圣人治天下,使有菽粟如水火。

132、菽粟如水火,而民焉有不仁者乎?”孟子說:“(讓百姓)種好他們的地,減輕他們的賦稅,就可以使百姓富足。

133、按一定時節(jié)食用,按禮的規(guī)定使用,財物就用不完了。

134、百姓沒有水和火就無法生活,晚上敲人門戶求水討火,沒有人不給的,因為家家水火都多極了。

135、圣人治理天下,就要使百姓的糧食多得像水火。

136、糧食多得像水火,那么老百姓哪還有不仁愛的呢?”下(二十四)孟子曰:“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觀于海者難為水,游于圣人之門者難為言。

137、觀水有術,必觀其瀾。

138、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

139、流水之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達。

140、”孟子說:“孔子登上了東山,覺得魯國變小了,登上了泰山,覺得天下變小了,所以看過大海的人,就難以被別的水吸引了,在圣人門下學習的人,就難以被別的言論吸引了。

141、觀賞水有一定的方法,一定要觀賞它的波瀾。

142、日月都有光,細小的縫隙必定都照到。

143、流水這東西,不流滿洼坑就不再向前流;君子有志于道,不到相當程度就不可能通達。

144、”(二十五)孟子曰:“雞鳴而起,孳孳為善者,舜之徒也;雞鳴而起,孳孳為利者,跖之徒也。

145、欲知舜與跖之分,無他,利與善之間也。

146、”孟子說:“雞叫就起身,孜孜不倦地行善,是舜一類的人;雞叫就起身,一刻不停地求利,是跖一類的人。

147、要想知道舜和跖的區(qū)別,沒有別的,只在行善和求利的不同罷了。

148、”(二十六)孟子曰:“楊子取為我①,拔一毛而利天下,不為也。

149、墨子兼愛,摩頂放踵利天下②,為之。

150、子莫執(zhí)中③;執(zhí)中為近之。

151、執(zhí)中無權,猶執(zhí)一也。

152、所惡執(zhí)一者,為其賊道也,舉一而廢百也。

153、”孟子說:“楊子奉行‘為我’,拔根汗毛就對天下有利,他也不干。

154、墨子提倡‘兼愛’,(哪怕)從頭到腳都受傷,只要對天下有利,也愿干。

155、子莫持中間態(tài)度,持中間態(tài)度就接近正確了。

156、(但是,)持中間態(tài)度而沒有變通,也還是執(zhí)著在一點上。

157、執(zhí)著于一點之所以不好,是因為它損害了道,抓住了一點而丟棄了其他一切的緣故。

158、”【注釋】①楊子:即楊朱,見《滕文公下》第九章注。

159、②摩頂放踵:摩,假借為■,《說文》:“■,爛也。

160、”引申為損傷。

161、放,疑為“致”,前人引此多有作“致”者。

162、③子莫:戰(zhàn)國時魯國人。

163、(二十七)孟子曰:“饑者甘食,渴者甘飲,是未得飲食之正也,饑渴害之也。

164、豈惟口腹有饑渴之害?人心亦皆有害。

165、人能無以饑渴之害為心害,則不及人不為憂矣。

166、”孟子說:“饑餓的人覺得任何食物都好吃,口渴的人覺得任何水都好喝,這并沒有嘗到飲食的正常味道,而是受了饑渴損害的緣故。

167、難道只有嘴巴肚子有饑渴的損害?人心也都有損害。

168、人們能夠不把(類似)饑渴的損害變成對心的損害,那么(一時)趕不上別人,也不必為此憂慮了。

169、”(二十八)孟子曰:“柳下惠不以三公易其介。

170、”孟子說:“柳下惠不會因為做大官而改變他的操守。

171、”(二十九)孟子曰:“有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①,猶為棄井也。

172、”孟子說:“做事好比打井,打了六七丈深還沒打到泉水,仍然是口廢井。

173、”【注釋】①軔(rèn):同“仞”。

174、古代七尺(或說八尺)為一仞。

175、(三十)孟子曰:“堯、舜,性之也;湯、武,身之也;五霸,假之也。

176、久假而不歸,惡知其非有也?”孟子說:“堯、舜是本性具備仁義,湯王、武王是親身實踐仁義,五霸是假借仁義。

177、假借久了而不歸還,哪能知道他們本來是沒有仁義的呢?”(三十一)公孫丑曰:“伊尹曰:‘予不狎于不順,放太甲于桐,民大悅。

178、太甲賢,又反之,民大悅。

179、’賢者之為人臣也,其君不賢,則固可放與?”公孫丑說:“伊尹說:‘我不親近不遵循仁義的人,把太甲放逐到桐邑,百姓非常高興;太甲變好了,又讓他回來(作君主),百姓非常高興。

180、’賢人作為臣,君主不好,本來就可以將他放逐的嗎?”孟子曰:“有伊尹之志,則可;無伊尹之志,則篡也。

181、”孟子說:“有伊尹那樣的意圖,就可以;沒有伊尹那樣的意圖,那就是篡位了。

182、”(三十二)公孫丑曰:“《詩》曰:‘不素餐兮。

183、’①君子之不耕而食,何也?”公孫丑說:“《詩經》上說:‘不白吃飯啊。

184、’君子不耕種,卻也吃飯,是什么道理呢?”孟子曰:“君子居是國也,其君用之,則安富尊榮;其子弟從之,則孝悌忠信。

185、‘不素餐兮’,孰大于是?”孟子說:“君子住在這個國家,這一國的君主任用他,便能得到安定、富足、尊貴、榮耀;他的弟子跟隨他,便能孝順父母、尊敬兄長、辦事盡心,講求誠信。

186、‘不白吃飯啊’,哪樣比這功勞更大?”【注釋】①此句出自《詩經·魏風·伐檀》。

187、(三十三)王子墊問曰①:“士何事?”王子墊問道:“士該做什么事?”孟子曰:“尚志。

188、”孟子說:“使自己志向高尚。

189、”曰:“何謂尚志?”王子墊問:“什么叫使自己志向高尚?”曰:“仁義而已矣。

190、殺一無罪非仁也,非其有而取之非義也。

191、居惡在?仁是也;路惡在?義是也。

192、居仁由義,大人之事備矣。

193、”孟子說:“遵行仁義罷了。

194、殺一個無罪的人是不仁的,不該是自己的東西而取來,是不義的。

195、該住的地方在哪里?仁就是;該行的路在哪里?義就是。

196、能居住在仁上,行走在義上,(那就連)君子該做的事都齊全了。

197、”【注釋】①王子墊:齊王之子,名墊。

198、(三十四)孟子曰:“仲子①,不義與之齊國而弗受,人皆信之,是舍簞食豆羹之義也。

199、人莫大焉亡親戚君臣上下。

200、以其小者信其大者,奚可哉?”孟子說:“陳仲子,(如果)不合道理地把齊國送給他,他不會接受,人人都相信這一點,(不過)這只是拒絕一筐飯、一碗湯那樣的小義罷了。

201、人的罪過沒有比不講親屬君臣尊卑關系更大的了。

202、因為他有小義就相信他有大義,怎么可以呢?”【注釋】①仲子:即陳仲子,見本書《滕文公下》第十章注。

203、(三十五)桃應問曰①:“舜為天子,皋陶為士,瞽瞍殺人,則如之何?”桃應問道:“舜是天子,皋陶是法官,(如果)瞽瞍殺了人,那該怎么辦?”孟子曰:“執(zhí)之而已矣。

204、”孟子說:“把他捉起來罷了。

205、”“然則舜不禁與?”(桃應問:)“那么,舜不阻止嗎?”曰:“夫舜惡得而禁之?夫有所受之也。

206、”孟子說:“舜哪能去阻止呢?(皋陶的權力)是有所承受的。

207、”“然則舜如之何?”(桃應問:)“那么舜該怎么辦?”曰:“舜視棄天下猶棄敝蹝也。

208、竊負而逃,遵海濱而處,終身?然②,樂而忘天下。

209、”孟子說:“舜把拋棄天下看得如同丟棄破草鞋一樣。

210、(因此他會)偷偷地背著父親逃跑,沿海邊住下來,一輩子高高興興的,快樂得忘了天下。

211、”【注釋】①桃應:孟子弟子。

212、②?(xīn)然:高興的樣子。

213、(三十六)孟子自范之齊①,望見齊王之子,喟然嘆曰:“居移氣,養(yǎng)移體,大哉居乎!夫非盡人之子與?”孟子從范邑到齊國去,遠遠地看見了齊王的兒子,很感慨地說:“居住環(huán)境改變人的氣質,奉養(yǎng)改變人的體質,所處的環(huán)境真是關系大極了!他和別人不都一樣是做兒子的嗎?”孟子曰:“王子宮室、車馬、衣服多與人同,而王子若彼者,其居使之然也;況居天下之廣居者乎?魯君之宋,呼于垤澤之門。

214、守者曰:‘此非吾君也,何其聲之似我君也?’此無他,居相似也。

215、”孟子說:“王子的住房、車馬、衣服多半跟別人的相同,而王子卻是那樣(與眾不同),是因為他居住的環(huán)境使他變得這樣的;何況居住在(‘仁’這個)天下最寬廣的住所中的人呢?(有一次)魯君到宋國去,在宋國的垤澤城門下吆喝,守門人議論說:‘這個人不是我們的君主,為什么他的聲音像我們的國君呢?’這沒有別的原因,所居住的環(huán)境相似罷了。

216、”【注釋】①范:齊國地名,其地在今山東省范縣東南。

217、(三十七)孟子曰:“食而弗愛,豕交之也;愛而不敬,獸畜之也。

218、恭敬者,幣之未將者也。

219、恭敬而無實,君子不可虛拘。

220、”孟子說:“只給吃而不愛撫,那就像對待豬一樣;愛撫而不恭敬,那就像畜養(yǎng)牲口一樣。

221、恭敬之心是禮物送上之前就該具有的。

222、只有恭敬的形式,卻沒有誠心實意,君子就不能徒然地受它的約束。

223、”(三十八)孟子曰:“形色,天性也;惟圣人然后可以踐形。

224、”孟子說:“形體容貌是天生的,只有成了圣人才能無愧于(他的)形體容貌。

225、”(三十九)齊宣王欲短喪。

226、公孫丑曰:“為期之喪,猶愈于已乎?”齊宣王想縮短服喪的期限。

227、公孫丑說:“(為父母)服喪一年,總還比不服喪好吧?”孟子曰:“是猶或紾其兄之臂,子謂之姑徐徐云爾,亦教之孝悌而已矣。

228、”孟子說:“這就像有人在扭他哥哥的胳膊,你卻對他說暫且慢慢扭罷之類的話,(能有什么用呢?)你只要用孝父母、敬兄長的道理去教育他就行了。

229、”王子有其母死者,其傅為之請數月之喪①。

230、公孫丑曰:“若此者何如也?”有個王子的生母死了,他的老師為他去請求君主,允許他服喪幾個月。

231、公孫丑問(孟子)道:“像這樣的事該怎樣看?”曰:“是欲終之而不可得也。

232、雖加一日愈于已,謂夫莫之禁而弗為者也。

233、”孟子說:“這是想服喪三年而無法辦到的緣故。

234、即使多服喪一天也總比不服喪好,這是針對那些沒有誰禁止他,而他自己不肯服喪的人說的。

235、”【注釋】①以上兩句,據《儀禮·喪服記》,王子在母親(諸侯之妾)死后,因父親還在,不必服喪,只在下葬時穿穿麻衣而已,因此“數月之喪”也就不是短喪了。

236、(四十)孟子曰:“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時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達財者①,有答問者,有私淑艾者。

237、此五者,君子之所以教也。

238、”孟子說:“君子教育的方法有五種:有像及時雨滋潤沾化的,有幫助養(yǎng)成品德的,有幫助發(fā)展才能的,有解答疑問的,有(靠品德學問使人)私下受到教誨的。

239、這五種就是君子施行教育的方法。

240、”【注釋】①財:同“才”。

241、(四十一)公孫丑曰:“道則高矣,美矣,宜若登天然,似不可及也;何不使彼為可幾及而日孳孳也?”公孫丑說:“道是很高很好啊,(但要學它,)那就像登天那樣,似乎不可能達到的;何不讓它變得有希望達到從而使人每天不懈地追求它呢?”孟子曰:“大匠不為拙工改廢繩墨①,羿不為拙射變其彀率。

242、君子引而不發(fā),躍如也。

243、中道而立,能者從之。

244、”孟子說:“高明的木匠不會因為笨拙的徒工而改變、廢棄繩墨,羿不會因為笨拙的射手而改變拉弓的標準。

245、君子(教導別人,正如教人射箭,)拉滿了弓卻不射出箭,只是躍躍欲試(地做示范)。

246、君子站立在道的中間,有能力的人便會跟從他學。

247、”【注釋】①繩墨:木工取直用的工具。

248、(四十二)孟子曰:“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無道,以身殉道。

249、未聞以道殉乎人者也。

250、”孟子說:“天下清明太平,道能被我施行;天下混亂黑暗,不惜為道獻身。

251、沒聽說犧牲了道去迎合別人的。

252、”(四十三)公都子曰:“滕更之在門也①,若在所禮,而不答,何也?”公都子說:“滕更在您門下學習時,似乎是屬于要以禮相待的人,然而您卻不回答(他的發(fā)問),為什么呢?”孟子曰:“挾貴而問,挾賢而問,挾長而問,挾有勛勞而問,挾故而問,皆所不答也。

253、滕更有二焉。

254、”孟子說:“倚仗地位來發(fā)問,倚仗能干來發(fā)問,倚仗年長來發(fā)問,倚仗有功勞來發(fā)問,倚仗老交情來發(fā)問,都是我不愿回答的。

255、滕更占了其中的兩條。

256、”【注釋】①滕更:滕國國君的弟弟,曾就學于孟子(四十四)孟子曰:“于不可已而已者,無所不已。

257、于所厚者薄,無所不薄也。

258、其進銳者,其退速。

259、”孟子說:“對于不該拋棄的人卻拋棄了,那就沒有什么人不可拋棄了。

260、對于該厚待的人卻給予薄待,那就沒有什么人不可薄待的了。

261、進得太快的人,退得也快。

262、”(四十五)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愛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親。

263、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

264、”孟子說:“君子對于萬物,愛惜而不必施予仁德;對于百姓,施予仁德而不必視作親人。

265、(君子)首先要親近親人,進而把仁德施給百姓;把仁德施給百姓,進而愛惜萬物。

266、”(四十六)孟子曰:“知者無不知也,當務之為急;仁者無不愛也,急親賢之為務。

267、堯、舜之知而不遍物,急先務也;堯、舜之仁不遍愛人,急親賢也。

268、不能三年之喪,而緦、小功之察①;放飯流歠②,而問無齒決③,是之謂不知務。

269、”孟子說:“聰明人本該無所不知,(但總是)急于知道眼前該做的事情;仁人本該無所不愛,(但總是)急于先愛親人和賢人。

270、堯、舜的智慧不能遍知所有事物,是因為急于去做眼前的大事;堯、舜的仁德不能遍愛所有的人,是因為急于先愛親人和賢人。

271、(如果有人)不實行三年的喪禮,卻講究緦麻、小功這類(三五個月的)喪禮;(在尊長面前用餐,)大吃大喝,卻講究不用牙齒咬斷干肉(這類小禮節(jié)),這就叫不懂輕重緩急。

272、”【注釋】①緦、小功:喪服名。

273、古代喪服分為斬衰、齊衰、大功、小功、緦麻五個等級,服喪期相應分為三年、一年、九個月、五個月、三個月五等。

274、②放飯流歠(Chuò):放,大;歠,飲。

275、意思是大口吃飯、大口喝湯。

276、按禮的規(guī)定,在尊長面前這樣吃喝,是大不敬的行為。

277、③齒決:此指用牙咬斷干肉。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