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云南民族文化旅游資源形成的原因,云南大旱原因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目錄一、 云南大旱形成的歷史 1.1 古代云南氣候1.2 云南14世紀以來旱災的發(fā)展二、 原因分析:是什么造成了云南旱災? 2.1 大氣環(huán)流異常?2.2 水利設施基礎薄弱?2.3 全球變暖?2.4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復雜的地質構造影響?2.5 森林覆蓋率?三、 云南旱災不斷增加的歷史就是天然森林不斷被砍伐消失的歷史 3.1 云南古代森林3.2 明清到民國的森林砍伐3.3 解放后大躍進毀林“大煉鋼鐵”運動、“以糧為綱”的毀林開荒運動3.4 改革開放后“發(fā)展經濟,盡快引導群眾盡快脫貧”為借口的毀林致富運動3.5 二十一世紀初的“堅定不移地發(fā)展林紙一體化產業(yè)”的毀林種桉運動3.6 當前的毀滅天然林運動:“為改變"只見樹不見富"的云南省改造6000萬畝中低產林的號角吹響[40][41]”四、世界類似案例五、 反思 5.1 生態(tài)科學知識的薄弱5.2 數字指標游戲政績的危險5.3 利益集團的對媒體和政策的劫持六、世紀警鐘:本世紀末云南一半以上將變?yōu)榈[石荒漠。
2、七、解決的辦法:走向生態(tài)文明 7.1 觀念的革新:建立生態(tài)文明的世界觀7.2 政策的轉型:轉向可持續(xù)發(fā)展政策7.3 農林業(yè)的生態(tài)化:建立防止水土流失的生態(tài)農林業(yè)模式7.4 社會的改正:提倡簡樸節(jié)約的綠色生活方式八、參考文獻 一、云南大旱形成的歷史 縱觀云南歷史,會發(fā)現這幾年云南三年連旱并不是一件偶然事件,而是從明清開始,旱災逐年增多,特別是到二十一世紀初,旱災呈現加速度增長,最終釀成了史無前例的三年連旱。
3、 1.1 古代云南氣候 歷史上云南氣候溫和濕潤,云貴高原大部分地區(qū)年均降雨量在1 100mm左右,雨量充沛,“不乏泉流,雨水滋多”[2],滇南則屬熱帶雨林氣候,氣候更為潮濕。
4、云南的土壤主要為赤紅壤和山地紅壤,是因為地處溫暖濕潤的環(huán)境,風化淋溶強烈,鐵的游離度較高,使得土壤呈現紅色[3]。
5、雖然每年有明顯的雨季與干季之分,但很少出現嚴重的旱災。
6、東漢末年曾經有全國性的大規(guī)模旱災,但并無益州(云貴川)受災的記錄[4]。
7、 1.2 云南14世紀以來旱災的發(fā)展 云南出現明顯旱災始于明清,從《云南14世紀以來水旱災害頻次表(頻度:年∕次)[4](P25-29)》(表中災害數據截止于1990年。
8、)表中可以看出14世紀以來水旱災害發(fā)生次數遞增,水災從百年的7次發(fā)展到57次,旱災由15次發(fā)展到61次,其中旱災每百年發(fā)生的次數為14世紀15次,15世紀15次,16世紀24次,17世紀32次,18世紀29次,19世紀35次,20世紀截至1990年61次;水旱災害發(fā)生的頻度由4.55年一次發(fā)展到0.77年一次,“發(fā)生水旱災害最多的是20世紀”。
9、隨著時間的推移,災害發(fā)生的次數與日俱增,其頻度也呈趨頻態(tài)勢[1]。
10、 從云南有氣象記錄的1961年以來,云南的年降水量則出現減少的趨勢,半個世紀以來年降水量減少了39mm,減少速率為-8mm/10a,其中夏季和秋季減少趨勢明顯于春季和冬季。
11、最顯著的例子 是西雙版納年降水日由20世紀50年代的每年270天銳減到目前的150天;年霧日由180天減少到30天,以往濕潤的熱帶雨林氣候已經發(fā)生明顯變化[5]。
12、進入二十一世紀,云南旱災愈加頻繁和嚴重:2001年:遇接近于歷史上“最嚴重的旱災”。
13、 2005年:遭遇近50年來最大干旱。
14、 2006年:遭遇20年來最嚴重旱情。
15、 2009年:遭遇50年一遇嚴重旱情。
16、 2010年:百年一遇大旱炙烤云南。
17、 2011年: 云南遭遇局部持續(xù)干旱 25縣降水破歷史最少記錄。
18、 2012年: 云南旱情旱情持續(xù)加重。
19、二、原因分析:是什么造成了云南旱災?2.1大氣環(huán)流異常? 引起大氣回流異常的主要原因是厄爾尼諾現象,又稱厄爾尼諾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帶大范圍內海洋和大氣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產生的一種氣候異常現象,一般每2—7年出現一次,厄爾尼諾的全過程分為發(fā)生期、發(fā)展期、維持期和衰減期,歷時一般一年左右,使風向和洋流發(fā)生逆轉。
20、所以不能解釋云南旱災逐年增強的現象。
21、更不能解釋三年連旱,因為厄爾尼諾現象不可能三年連續(xù)出現。
22、2.2水利設施基礎薄弱? 從歷史角度來看:明清以來云南旱災的日益增長,正好與明清以來日益增長的水利設施建設日益增長成正比,很顯然,水利設施基礎薄弱并不是造成旱災的原因,恰恰相反,水利設施越多的年代旱災反而越多。
23、此外現在抗旱大力開發(fā)利用地下水也不是一個長久之計。
24、過度超采還會導致地下水位持續(xù)下降,地表干旱沙化。
25、一旦地下水開采完,土地荒漠化嚴重,一切就晚了[6]。
26、2.3全球變暖? 數據顯示:從云南有氣象記錄的1961以來,云南年平均氣溫呈不斷上升的趨勢,截至2010年,49年中云南年平均氣溫上升了0.74℃,其中年升溫率為0.015℃/年[5]。
27、雖然有一定的聯系,但從歷史來看,例如侏羅紀時期氣溫則是高于今日約攝氏3°,然而侏羅紀時期卻是地球歷史上最濕潤的時期之一[7]。
28、所以,全球變暖不是導致云南干旱的主要原因。
29、2.4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復雜的地質構造影響? 云南地處于北回歸線附副熱帶高氣壓帶,在北回歸線所貫串之處,大都是茫茫的荒漠:北非的撒哈拉大沙漠、阿拉伯半島的魯卜哈利沙漠、小內天特沙漠,印度半島的塔爾沙漠……,這種特殊的地理位置也許說明了云南氣候注定是干旱的,但是古時候的云南卻以溫暖濕潤氣候為著名,只是近百年特別是最近十年來才逐漸轉為干旱,是什么導致了云南氣候的巨變呢?2.5森林覆蓋率? 云南歷史上森林覆蓋率極高,宋以前滇西北為70%,滇南為90%,明清以來。
30、森林覆蓋率緩慢下降,但清代中期之前仍然有70%左右[1],到1935年森林覆蓋率下降到50%,本世紀50年代初的47%,70年代的24%[8]。
31、顯而易見,歷史上云南旱災的逐年增多和森林覆蓋率逐年降低明顯有關,森林覆蓋率越低,旱災越多。
32、氣候干旱不是原因,是結果,因為沒有植被,白天地表溫度急劇上升,空氣向上升騰,云和潮濕空氣無法進入,被卷出該地區(qū)[9]。
33、 但改革開放后官方公布的森林覆蓋率數字是從2005年的40.8%增加到2010年的47.5%[10],2009年恢復到49.9%,2012年一月竟然稱達到52.93%[11],(其中也有2003年開始的森林覆蓋率計算標準的變化導致的覆蓋率數字虛報[12]。
34、官方公布覆蓋率52.93%,學者發(fā)現谷歌地圖顯示不到30%[12])。
35、但是旱災卻依然逐年增多,甚至加速度增長日趨頻繁和嚴重,由此得出的結論是改革開發(fā)后旱災隨著森林覆蓋率迅速增高而迅速增多? 那么,新增加的是些什么林呢?2000年以來,西雙版納州新造橡膠林達300萬畝,橡膠林面積從1988年的116萬畝增加到615萬畝。
36、在與緬甸、老撾接壤的瀾滄江沿岸,中國一側的原始森林幾乎消失殆盡,不管條件優(yōu)劣都種上了橡膠樹或其他一些經濟林木。
37、《中國科學報》在2012年2月名為《橡膠林種下的危機》報道中提到:如今,占據中國橡膠種植半壁江山的西雙版納,許多村寨已出現自來水斷流、井水干涸現象。
38、”中科院西雙版納熱帶植物園的學者表示,研究西雙版納徑流數據發(fā)現,即使在降雨量非常低的年份,熱帶雨林中尚有明顯持續(xù)的地表徑流,而橡膠林中卻頻繁出現斷流現象[13]。
39、金光集團APP(中國)公司于2002年9月進入云南省,規(guī)劃引種2750萬畝以桉樹為主的速生豐產林,建設云南有史以來最大的林產業(yè)工程———林漿紙一體化項目[14]。
40、林學界學者們早已達成共識:人工純林容易導致水土流失、病蟲害加劇、生物多樣性消失和森林火災增多等一系列問題,在云南大面積種植人工桉樹林,令科學家們憂慮[15]。
41、 其實,橡膠樹和桉樹在原產地自然森林里對生態(tài)并無危害,正真造成水土流失的是為了種橡膠樹林和桉樹林等人工經濟林時而把山地原生樹林采伐殆盡,并“將林地中的雜灌木、雜草、蕨類等全部砍除,整地施肥,采用化學除草劑 ”徹底除去地表的植被[16],甚至“煉山”(煉山就是人為控制的火燒,是人們?yōu)榱酥矘湓炝衷诓煞ホE地或宜林地上用火燒來清理林地的一種營林措施[17]),把所在區(qū)域天然山林生態(tài)系統破壞殆盡,地表植被的鏟除和整地翻土又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18]。
42、由于“土地較為貧瘠的地方就不適宜種桉樹[20]”,在森林早已破壞殆盡的荒山由于長時間的水土流失,貧瘠、土壤層薄,在這些無林荒山種植桉樹等經濟林生長緩慢經濟效益低,所以投資者把魔掌伸向了有林地,提出所謂“中低產林改造[21]”,其實就是把所謂經濟效益低的原始次生林等物種豐富的自然山地植被鏟殆盡[16],改為物種單一的桉樹、橡膠、核桃等速生豐產林和經濟林,,這種借口所謂的“植樹造林”以及“中低產林改造”對山地原生生態(tài)系統的破壞甚至比單純砍伐天然林更為惡劣,砍伐天然林后還保留灌木草本和喬木幼苗,只要保護好封山育林天然次生林還是能逐步恢復的,而種植速生豐產林卻把區(qū)域所有天然森林物種趕盡殺絕[16][17][18]!若干年后再輪番砍伐把地力消耗殆盡,成為真正的荒山。
43、加劇了本世紀云南更為嚴重的水土流失,生態(tài)惡化。
44、是近年來云南旱災越演越烈的原因之一,迅速增加的人工林面積和“中低產林改造”面積其實大部分就是對云南山地天然林生態(tài)系統徹底破壞的面積,所以這正是近年來云南“森林覆蓋率”快速增長,旱災也快速增長的原因。
45、 中國科學院解焱博士介紹,之所以稱人工純林為“綠色沙漠”,一是因為這樣的樹林中植物種類極為單一,無法給大多數動物提供食物或適宜的棲息環(huán)境,因而林中動物十分稀少;二是這樣的樹林地表植被很差,保持水的能力很差,干燥且易形成火災;三是這樣的樹林生物多樣性水平極低,因而生態(tài)十分脆弱,缺少天敵對蟲害進行控制,很易感染蟲災,造成大面積損害。
46、 植樹造林曾經成為我國森林砍伐的精神寄托和借口,所謂“砍一棵造十棵”,實際上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國森林資源的巨大破壞和退化。
47、植樹造林反映了我國自然資源管理存在的嚴重問題,比如管理部門既是管理者又是最大受益者[22]。
48、 實際上,天然原始森林及原始次森林面積卻在不斷縮小,云南的原始森林除了一些人跡罕至的險陡山林和保護區(qū),砍得已經差不多了,現達到歷史最低值,當前云南的全部現存原始森林可能最多也不過三萬平方公里!即還不到云南省總面積8%[23]!和旱災增長的趨勢正好成反比,說明了旱災增加的更本原因是原始森林被砍伐殆盡。
49、 原中國科學院龍勇誠教授報道:“2010年3月下旬的一天,我穿行在云南哀牢山間的原始森林里。
50、哀牢山是中國西南地區(qū)最為重要的原始森林區(qū)之一。
51、當時正值中國西南地區(qū)遭遇世紀大旱期間。
52、然而走進森林中,我眼前卻是一幅截然不同的景象:山澗潺潺流水,林中猿聲回蕩,鶯歌燕舞,百花爭艷,處處生機盎然。
53、旱情何在?真有百年一遇的旱災?同在一片藍天下,同樣數月未見滴雨,哀牢山與災區(qū)之間為何會有這么大的反差?”此后,他們對西南5省的130多萬平方公里地域進行分析,經過半年多的努力,研究結果表明:自然保護區(qū)面積百分比在每個單元格中越高,旱災地點數量就越少。
54、當自然保護區(qū)面積百分比達到20%時,旱災地點幾乎為零[24]。
55、 原始森林(就是所謂過熟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態(tài)系統之一。
56、原始森林維護著自然環(huán)境,通過對降雨和蒸發(fā)的控制調節(jié)天氣,并維持著地球的生態(tài)平衡[25]。
57、森林會大量釋放凝結核(離子,特別是負離子)到空中產生云(空中有很多水汽,只有附在凝結核上的水汽才能成為我們看得見的水汽云)才能在重力(水汽附在凝結核越來越多)和遇冷就會降雨。
58、森林植被上空接近海洋上空的濕度,特別是當沿海森林植被很好(50%以上)及水汽輸送沿途有足夠的森林(30%以上)他很容易把海洋水汽大量輸送到內陸深處等沙漠地帶!原始森林不僅僅是高大的樹木,而是一個綜合的生態(tài)系統,包動植物間的食物鏈關系,在原始森林中,某一物種的減少,可以影響其他物種的生存,這種情況在熱帶雨林中體現更為突出。
59、人們在破壞原始森林以后,即使人工補種了大量的樹林,也無法彌補森林被壞對生態(tài)帶來的影響的[26]。
60、另一方面,原始森林下有厚厚的腐殖層和土壤層,下大雨時腐殖層如海綿般就把大量雨水吸收,再緩慢滲入土壤和地下成為地下水,旱季時水緩慢釋放,防洪抗旱能力極強。
61、 云南熱帶亞熱帶原始森林這一類型生態(tài)系統的脆弱環(huán)節(jié)在于必須保持物種高度多樣化的水平,即使不將叢林砍伐,如降低其生物多樣性水平,也會導致局部地區(qū)的生態(tài)退變。
62、 原始森林被砍伐后,先是腐殖層較容易被風吹和雨水沖刷逐漸消失,保水能力變弱,如果進一步為了種農作物和經濟林,則把剩下的灌木及草本清除干凈,“通過深挖墾復,挖除一切雜灌樹蔸,抑制雜草的生長[18]”,使土壤裸露,進一步加速水土流失,土壤層不斷變薄,逐漸石漠化,保水能力越來越差最終徹底喪失。
63、形成有雨即洪災,無雨即旱災的悲劇。
64、 云南是全國巖溶地區(qū)石漠化危害程度最深的省區(qū)之一。
65、石漠化的形成往往經歷三個階段:毀林開荒——水土流失——巖石裸露即石漠化,其中不合理的人類活動是導致石漠化的主要誘因。
66、西南地區(qū)石漠化土地如不及時治理,按照現在的推進速度,其規(guī)模在25年內還將翻一番。
67、云南省水土流失面積已達14萬多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37%,每年流失土壤5億多噸。
68、中國工程院分析認為,在我國石漠化現象最嚴重的貴州、云南、廣西三省區(qū),按照現在的推進速度,其規(guī)模在25年內還將翻一番,百年之內若不及時治理,將有一半國土面積成為石漠化[27]。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