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要聞 >

萬壑有聲含晚籟數(shù)峰無語立斜陽是宋初白體詩人

2022-11-05 11:36:29 來源: 用戶: 

關于萬壑有聲含晚籟數(shù)峰無語立斜陽是宋初白體詩人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蟲鳥的鳴叫和潺潺流水 在傍晚的山間響起 宛如天籟 這是以動之聲反襯出靜 數(shù)峰無語而立是為擬人 無語亦是突出了靜 立斜陽也是講斜陽動化 是為動靜結合出自宋代詩人王禹偁的《村行》馬穿山徑菊初黃,信馬悠悠野興長。

2、萬壑有聲含晚籟,數(shù)峰無語立斜陽。

3、棠梨葉落胭脂色,蕎麥花開白雪香。

4、何事吟馀忽惆悵?村橋原樹似吾鄉(xiāng)。

5、賞析  《村行》是一首七言律詩,是王禹偁在宋太宗淳化二年(九九一年)被貶為商州團練副使時寫的。

6、寫的是山村的傍晚景色,季節(jié)是秋天。

7、詩中的內(nèi)容大概是說詩人騎在馬上,安閑地欣賞著,沿途的風光,聽黃昏時山谷的聲響。

8、  作者在欣賞風景、吟詠詩歌的時候,突然發(fā)現(xiàn)眼前村莊里的小橋和原野上的樹木,與自己故鄉(xiāng)的十分相似,因而產(chǎn)生了思鄉(xiāng)的愁緒。

9、  詩中首先細致地描寫了秋天的景色,然后再借眼前村莊里的小橋和原野上的樹木,以觸景生情的寫作手法,表達了作者對農(nóng)村的喜愛和家鄉(xiāng)的懷念,這種觸景生情的寫作方法,是先描寫眼前的景物,接著抒發(fā)自己因這些景物而產(chǎn)生的思想感情,這樣能令全文結構更有條理,而且能引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10、  這首詩的首段是寫作者騎著馬,欣賞秋天的風景,本是一件樂事,但后來卻因為看見小橋和樹木,想起故鄉(xiāng),這樣能使詩中的首段和末段作出對比,使讀者更能體會到作者對家鄉(xiāng)的懷念。

11、  “數(shù)峰無語立斜陽”是本詩廣為傳誦的名句。

12、錢鐘書先生《宋詩選注》:“按邏輯說來,‘反’包含先有‘正’,否定命題總預先假設著肯定命題。

13、詩人常常運用這個道理。

14、山峰本來是不能語而‘無語’的,王禹偁說它們‘無語’或如龔自珍《己亥雜詩》說:‘送我搖鞭竟東去,此山不語看中原’,并不違反事實;但是同時也仿佛表示它們原先能語、有語、欲語而此刻忽然‘無語’。

15、這樣,‘數(shù)峰無語’、‘此山不語’才不是一句不消說得的廢話。

16、……改用正面的說法,例如‘數(shù)峰畢靜’,就削減了意味,除非那種正面字眼強烈暗示山峰也有生命或心靈,像李商隱《楚宮》:‘暮雨自歸山悄悄’。

17、”。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wǎng)站立場無關。財經(jīng)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分享:
最新文章
大家愛看
頻道推薦
站長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