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生活在社會中,必然要與其它人發(fā)生相互作用,相互影響,即必然要與別人進行交往。這種交往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相互接觸,交流信息,溝通思想,聯(lián)絡(luò)感情的過程。從社會心理學的角度說,它是主體雙方尋求需要滿足的心理行為表現(xiàn)。在社會生活中,個人必然與他人發(fā)生聯(lián)系,產(chǎn)生交往的需要。其一,人們往往通過他人而認識自己,這需要與別人進行交往;其二,人們認識他人、認識社會及社會規(guī)范也需要通過與他人交往來實現(xiàn),從而也實現(xiàn)個體的社會化。所以,人際交往是一種相互作用的需要;這就要通過交往,利用一切機會表達自己的態(tài)度、看法。若沒有交往這一途徑,則個體的這種心理需要將得不到滿足從而產(chǎn)生恐懼、孤獨等心理疾病;其四,人們在共同的社會生活中也有通過交往交流信息、傳遞情感的需要。可見,人際之間的交往是必然的也是必需的。和諧的人際交往可協(xié)調(diào)人們的認識、情感、行動、增進人們的了解,團結(jié)一致形成群體規(guī)范,利于個體身心健康發(fā)展及個性良好發(fā)展。在由人組成的社會中,每個人都參與這種人際之間的交往活動但每個人的交際質(zhì)量卻有所不同:有的人左右逢源、靈活應(yīng)變,人緣廣結(jié);而有的人捉襟見肘,處處受制,舉步維艱,人際關(guān)系很緊張。究其原因不外受到文化、社會及心理因素的影響 那么,有那些因素影響人際關(guān)系呢? 我認為,就心理呈面講,主要有 一、認知偏差的影響 認知偏差主要有兩種:對自我認知的偏差和對他人認知的偏差。 對自我認知的兩種偏差。一是過高評價自己,孤芳自賞:一是自我評價過低。自輕自賤。對自我的這兩種不正確認識都會影響人際交往。一般的說,人們大都不滿足自己的財富,卻很容易欣賞自己的聰明。孤芳自賞者正是過高評價自己,過分相信自己的聰明從而導(dǎo)致恃才傲物。對不如己者不屑一顧,惡語相向,以已之長量人之短,以已之聰明襯人之笨拙?;蛘邔e人的所作所為和喜好漠然置之。不屑與之交流。如此待人,誰會與你交往?人們只會避而遠之。你雖處人群卻倍感孤單。高估自己會影響交際,自我貶低亦如此??床坏阶晕业膬r值,自輕自殘,與人交往畏畏葸葸,認為自己這也不好;那也不行,沒有主見,看別人眼色行事,見到上級點頭哈腰,與同事交往,怕別人笑話,碰著鄰里總賠著小心,與朋友相聚,總覺得自己低人一截。這其實是自卑心理作祟,自卑則無自信,無自信則輕視自己,輕視自己則行為畏畏縮縮。神情暗淡,一臉小心,言詞唯唯諾諾。這類自輕自殘者,其實想以自己的行為來博取人們的同情,可事與愿違。人們卻認為你太賤而不愿與你交往 對他人的認知偏差一是以貌取人,二是以成見待人,三是從眾,缺乏主見,人云亦云,沒有個性特色。這幾種認知偏差在人際交往中有不同表現(xiàn)。以貌取人常表現(xiàn)為第一印象。兩個素不相識的人首次見面所形成的印象即為第一印象。這種印象主要是來自對方表情、姿態(tài)、身材、以表、年齡。服裝等方面的印象,它在對人認識中有決定性作用。社會心理學實驗表明,人們對初次印象更容易重視,對后來獲得的信息往往不大注意或易忽視。第一印象好對以后的信息就會起到掩飾作用,產(chǎn)生正向優(yōu)先效應(yīng),認為此人樣樣好,于是喜歡、信任他并與之接近;反之,不好的第一印象在以后的認知中就會更多地注意其缺點,甚至把優(yōu)點也當作缺點,產(chǎn)生負向優(yōu)先效應(yīng),對他人則樣樣看不顧限,于是排斥、疏遠、嫌棄他。這種只看表面不著實質(zhì)的認知傾向容易造成對人認識的失誤,從而影響人際交往。在生活中常有"久聞其名,未見其人"的事,也是一種對人認知的偏差,可稱之為以信息取人。在很多時候,交往對方在未開始交往時,雙方或其中一方對另一方已掌握了某些信息,從而對對方形成一個先入為主的印象,也會造成認知上的偏差。 以成見待人在交往中常表現(xiàn)為暈輪效應(yīng)和定勢效應(yīng)。暈輪效應(yīng)是將認知對象的某種印象不加分析地擴展到其他各方面去的印象。"情人眼里出西施"即是典型。交際中,人們在認識人時,由于對方的某一特征或某一行為使自己產(chǎn)生了突出印象,由此掩蓋了對此人其他特征和行為的認識,于是得出整體只具有這些特點的錯誤判斷。見木不見林、一好百好,一壞百壞,造成對人認知的偏差,從而影響交往。定勢效應(yīng)是指用一種固定了的人物形象去認知他人。如在一些年輕人看來,老年人固執(zhí)保守,思想概化,舊框框多,缺乏改革、創(chuàng)新意識,當他們遇到某個老年人時,就會自覺不自覺地將其歸入此類;而老年人則認為青年人單純、幼稚,缺乏經(jīng)驗,辦事欠穩(wěn)妥,當他們遇到某個青年人時也會自覺不自覺地將其劃入此類。這種定勢效應(yīng)若與認知對象的本質(zhì)特征一致,可簡化。縮短認知過程與時間,但往往也會導(dǎo)致認知者形成某種成見,陷入"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小圈子,妨礙交往的正常進行。從眾則是根據(jù)多數(shù)人的看法來確立自己的觀點或態(tài)度的一種現(xiàn)象。這種人缺乏主見,人云亦云,看人看事隨大流,沒有自己的觀點,不管別人的看法正確與否,一味隨聲附和。這樣認識人,結(jié)果導(dǎo)致認識失真,影響與他人的交往。 人際交往中,正確認識自己還要正確認識他人,知己知彼才能建立和諧的人際關(guān)系。同時對雙方交往的目的、內(nèi)容、方法也要正確認識,否則交往最終也會中止。例如交往動機不良,為了達到某種個人目的,一旦目的達到,交往活動也隨之而結(jié)束 二、情緒失控造成人際交往的障礙 情緒,人們常稱之為情感的外在表現(xiàn)。它在人際交往中極為重要。情緒隱藏在交際過程中,是一種心靈的無聲交談。交往中,若沒有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則直接會影響文際質(zhì)量。例如:在取得某些成績或被人羨慕的情況下,沾沾自喜,得意之色溢于言表,每遇他人唯恐別人不知,言語中洋洋自得,表情眉飛色舞,甚至教導(dǎo)別人該如何如何等,往往導(dǎo)致別人的反感而不愿與之交往。與人交往,得意忘形不受歡迎,因為沒有人愿與高傲狂妄的人合作共事。 同樣,失意忘形留給別人的印象也并不美好。生活中難免會遇到種種困難、挫折、不幸,一個人若愁腸滿腹,化形于色,那么人們會認為你過于脆弱,缺乏自制,只會給予憐憫或同情,而不會把你作為知交為你分擔不幸。若遇不公正對待怒形于色,遷怒于人,人們只會認為你淺薄,缺乏內(nèi)涵,那么你連憐憫或同情也得不到,只會得到別人的輕蔑,又何談與人交往 情緒表達沒有分寸同樣也會影響交往。例如不分場合、不看對象不顧輕重恣意縱情,情感反應(yīng)過分強烈,就給人以輕浮、狂妄或動機不純等不好印象,讓人對你頓生輕薄之感而不愿與你接近;反之,一個人若對喜、怒、哀、樂或?qū)δ芤鹎楦泄缠Q的事無動于衷,反應(yīng)冷淡,就會讓人覺得你冷漠無情。試想,一個人永遠是一副故作深沉的面孔,誰又愿與你交往呢 三、態(tài)度對人際交往的影響 態(tài)度是人們對一定對象較一貫,較固定的綜合性的心理反應(yīng)傾向,它不是某種心理過程而是全部心理過程的具體表現(xiàn),認知、情感、動機同時在其中起作用 態(tài)度在人際交往中形成,對人際交往也會產(chǎn)生影響。在交往中,態(tài)度給交往一方造成心理壓力,因為態(tài)度總是指向并傾注于某個對象,具有壓迫性。如態(tài)度和藹、真誠、坦蕩,會使人有安全感并親而近之;反之,態(tài)度圓滑、缺乏誠意,狂妄會使人有危機感并疏而遠之。有的人在別人面前,自以為是,對別人輕蔑相向,即使有求于人也表現(xiàn)出一副考驗別人的架勢,長此以往,只會引起別人的反感;有的人則缺乏誠意。如評價別人一味吹棒、奉承,極盡吹拍之能事,或者當面一套,背后一套,使人產(chǎn)生虛偽之感;有的人只喜歡聽好話,對批評、意見不屑一聽,甚至不滿。如此交往態(tài)度。別人避之唯恐不及,誰還敢與你接近 四、語言對人際交往的影響 人際交往中,最經(jīng)常使用的、最基本的手段是語言,由于語音的差異或語義歧義或語言結(jié)構(gòu)不當會造成人際交往障礙 在使用語言進行交際的過程中,語言的表達對交際也有明顯影響。如有的人說話夾槍帶棒,敲敲打打,或者出語尖酸刻薄,言外有意,或者冷言冷語;還有的人說話好用反詰語言等等。這樣說話常會引起人們的反感,有時還會帶來口角甚至不良后果。即使你再是怎樣的"豆腐心腸",一張"刀子嘴"也難以使你與別人建立和諧融洽的人際關(guān)系 五、個性對人際交往的影響 個性,心理學中又稱之為人格,是指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的具體個人所具有的意識傾向性以及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較穩(wěn)定的心理特征的總和。包括一個人的興趣、愛好、思想、信念、世界觀、性格、氣質(zhì)、能力等。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人際交往受到個性品質(zhì)的影響 交往中,一個人熱情、誠實。高尚、正直、友好。討人喜歡,人們易于接受他而與之交往;相反,一個冷酷、虛偽、自私、奸詐、卑劣的人就會令人生厭,于是人們回避他,疏遠他。對于一個口是心非、陽奉陰違、無中生有、嫉妒誹謗、搬弄是非的人和一個誠實正派、心誠意善的人,顯然人們傾向后者,更愿意與之結(jié)交??梢?,良好的個性品質(zhì)易于建立和諧的人際關(guān)系,不良的個性品質(zhì)則會影響正常交往。但人們在性情、志趣等方面存在個性差異并不等于他們沒有共同之處。例如:有著共同文學愛好的兩個人,性格特點相左,但交往中如果以共同的文學愛好為基點,彼此產(chǎn)生心理上的共鳴,把彼此相左的性格特點放到交際的次要位置,求同存異,那么交往雙方也會感到其樂融融,甚至會隨著彼此的相融而成為知己。如果雙方丟棄彼此的共同點在個性品質(zhì)上去相互指責或計較,這不僅使交往雙方關(guān)系僵化,甚至會反目成仇。你看不慣別人,對別人不感興趣,別人也看不慣你,對你不感興趣。奧地利心理學家阿爾夫·阿德勒說:導(dǎo)致雙方情感疏遠,情感疏遠就易產(chǎn)生隔閡。有了隔閡自然格格不入,于是你會愈感孤立,當然也得不到別人的關(guān)系與幫助,成為一個無關(guān)緊要的孤家寡人了 從上述分析,我們不難看到心理因素在人際交往中發(fā)生的深刻影響。為了更愉快地學習、工作、生活,我們有必要也必須與周圍的人們建立融洽的人際關(guān)系。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其前提就是尊重別人。得到別人的尊重,這是人的基本精神需要之一。在交際活動中,每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尊重。尊重別人意味著對別人的理解,"理解能博萬人心",有了理解,就有了交往的基礎(chǔ)。如果交往雙方缺乏相互的尊重就談不上理解,甚至會產(chǎn)生曲解,這顯然不利于交往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