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存在就是被感知后半句,存在就是被感知什么意思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如果意志不存在,那么任何事物都無法被感知,從而不存在價值。
2、但是,“存在就是被感知”這句話非常片面,因為存在是作為動詞而存在的,它不是名詞,所以沒有固定的屬性,只有在其生成的過程中存在的意義才被標注。
3、而“被感知”看似也是動詞,實則它更接近形容詞。
4、也就是說“被感知”只是在形容存在時的一種必然的狀態(tài),而不是存在本身。
5、存在本是一個不斷“感知”和“生成”的過程。
6、首先來說一下“感知”,也就是意志。
7、意志并不是憑空存在,我們來簡單地說明一下意志,把意志劃分成“領會”、“思維”和“表達”的過程。
8、這樣就可以理解為什么歷史上那么多唯物主義者和唯心主義者會有那么多的矛盾與爭論了。
9、可以說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矛盾的中心就在于“思維”和“領會”哪個在第一位。
10、唯物主義者認為“物質(zhì)決定意識”,很明顯他們認為“領會”是占主導地位的,因為我們不能憑空思維,必須先領會身邊現(xiàn)實存在的東西,我們才會有思維的基礎。
11、而唯心主義者則認為“思維”是占主導地位的,我們通過思維來創(chuàng)造主觀世界,把主觀世界不需要的客體排除在外。
12、這兩中方法看似截然不同,實則他們犯了相同的錯誤。
13、他們都把“意識”這個主體和“世界”這個客體人為的對立起來了。
14、也就是說,把人和世界分離開來,然后去討論到底是人去認識、標記這個世界,還是世界客觀地影響人的意識。
15、實際上,任何人都不能跳出世界之外去理解世界,任何世界也無法去影響不在這個世界中的人。
16、簡單的說,“思維”和“領會”是一個整體,沒有先后之分。
17、我們在思維的同時必然已經(jīng)對這個事物有所“領會”了,而“思維”的結果又會重新規(guī)劃我們對事物的“領會”形成新的“思維”。
18、舉個簡單的例子。
19、假設一個人從來沒有見到過電腦,你現(xiàn)在把電腦擺在他的面前,他肯定沒有“領會”過電腦這個東西,但并不代表他就會憑空靠“思維”去創(chuàng)造一個“領會”,就算他不知道眼前的東西是電腦,但他肯定也會根據(jù)這個東西的特征來進行“思維”,并將這個“思維”的結果來代替舊有的“領會”,比如說把它定義成“新型的電視機”,而當我們把這個東西叫做電腦告訴他以后,他又通過“領會”我們的話來進行“思維”,再用這個“思維”的結果來重新規(guī)劃他的“領會”,這個時候在他的領會中這個事物就是電腦了。
20、從上面這個過程中可以看出,“思維”和“領會”是一個整體,是同時進行。
21、我們的“思維”是建立在“領會”上的,而我們的“領會”的東西并不是客觀的事物而是我們“思維”的結果。
22、這就能解釋為什么對著同一樣事物,我們第一次把它“領會”為“新型的電視機”而第二次的“領會”就成了“電腦”了。
23、因為我們進行了兩次不同的“思維”,所以其結果自然不同。
24、經(jīng)過這樣的分析之后,我們在回到唯物和唯心的問題上來,那就很容易能夠理清當中的矛盾了。
25、實際上主觀世界的生成和對客觀世界的領會它也是一個整體,是不能分開來看待的。
26、的確,客觀事物可以影響我們的主觀世界,但是在此同時,主觀意識其實已經(jīng)在對這個客觀事物進行規(guī)劃了,隨著時間的轉移,我們的意識不斷地重新規(guī)劃世界,最終得到一個和客觀世界相近似的主觀世界。
27、這個世界必然與真實的客觀世界不同但也絕不是憑空存在的。
28、總而言之,我們不可能隨意去創(chuàng)造自己的主觀世界,但也不代表我們只是被動的接受客觀事物。
29、原本意志與世界就是一個整體,請不要認為地對立他們。
30、所以說“存在就是感知”有極大片面性,并不是因為物質(zhì)優(yōu)先還是意識優(yōu)先這種表面的原因。
31、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這個命題討論的只是“存在”的一種被“感知”、被“領會”的狀態(tài),它根本就忽略了“存在”本身是什么。
32、這也是近代哲學界在存在問題上所犯的一個通病。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