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民教授1919年10月生于江蘇揚州。1940年畢業(yè)于復旦大學經濟系,獲法學士學位。1942年起歷任上海立信會計??茖W校、東吳大學、圣約翰大學、上海財經學院副教授兼會計原理教研室主任。1979年調至北京中央財政金融學院(現(xiàn)中央財經大學)任會計系國外會計教研室主任,副教授、教授兼碩士生導師,院學術委員會、院高級職稱評委會委員?,F(xiàn)每學年仍為經管系的博士生講授“經濟學與管理學前沿問題”的課程,另外還在中央電大、江蘇高等財經??茖W校、河南高等財稅??茖W校、上海大學、淮海工學院等校任兼職教授,并擔任中國化工會計學會、中國成本研究會、中國汽車工業(yè)會計研究會顧問,中國審計學理事,北京審計學會常務理事,美國國際內審協(xié)會會員。50年代初,李教授在上海編著的《審計學教程、新銀行會計教程》(立信會計出版社出版)是新中國會計學界的奠基性著作。1958年在上海財經學院主編的《會計核算原理》(財政出版社出版)是全國率先打破前蘇聯(lián)框框的教材,在國內學術界影響很大。80年代初他的研究重心轉向管理會計,是我國研究和引進該學科的先驅者之一,特別是在管理會計的基本理論研究方面具有國際先進水平。 李天民教授曾先后編著和主編各類會計、審計教材和專著三十余種,累計五百余萬字。其中《管理會計學》(中央電大出版社出版)于1987年曾獲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yōu)秀成果獎,是全國當時最暢銷的教材,截至1997年10月止累計發(fā)行量已逾137萬冊。1994年撰著的《管理會計研究》(立信會計出版社出版)兩年間曾先后榮獲國家教委全國第二屆高校出版社優(yōu)秀學術著作獎(95年11月),財政部第三屆全國財政系統(tǒng)大中專優(yōu)秀教材一等獎(96年1月),上海市(93—95年度)優(yōu)秀圖書二等獎。他還在國內著名刊物中(包括《會計研究》、《審計研究》、《財政研究》、《財務與會計》、《上海會計》、《財會通訊》等)公開發(fā)表論文170余篇,累計150余萬字,其中有二十余篇獲獎,另有十余篇被選入由中國會計學會、中國審計學會秘書處編輯的全國《論文選》中。李教授五十余年來,以其奉獻和開拓的精神致力于會計、審計的理論研究和教學工作,孜孜不倦,勤勤懇懇,積極推動我國會計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在會計界享有很高的聲譽,是我國著名的會計學家。他不僅治學嚴謹,而且造詣極深,成果卓著。從1985年至今已為祖國培養(yǎng)出高質量的碩士生32名,其中7名已成為博士生。鑒于他的卓越成就,1985年被民盟北京市委授予“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服務中做出優(yōu)異成績”的榮譽證書;1986和1994年兩度被中央電大授予全國廣播電視大學優(yōu)秀主講教師稱號;1992年10月起成為享受國務院頒發(fā)的政府特殊津貼的專家,1995年又榮獲安盛、國衛(wèi)獎教金。李天民教授教書育人,嚴于律己,為人師表,關心學生,愛護青年教師。這些美德使他倍受師生的尊敬和愛戴。畫家李天民人物簡介李天民國畫作品創(chuàng)作的“金石風格”及其藝術價值呂明坤李天民現(xiàn)為中國吉尼斯名人書畫院名譽院長、常務副院長;中國孔子書畫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孔子書畫收藏家協(xié)會專家委員;中國孔子畫院副秘書長;中國果菜雜志名人書畫院一級畫師;國家一級美術師;山東名人書畫院副院長;中國書法家協(xié)會研究員,山東省五洲文化交流中心書畫院副院長,山東省國際文化交流中心理事。一、李天民“金石風格”中國畫創(chuàng)作鑒賞李天民,山東濟南人,師從徐悲鴻、李墨,臨池四十余年潛心中國畫創(chuàng)作,并從秦兵馬俑、漢畫像磚汲取營養(yǎng)、技法,在繼承中創(chuàng)新筆法、墨法、技法和表現(xiàn)手法,畫風獨樹一幟,其作品逐步形成獨特的“金石風格”。他筆下的馬,既有徐悲鴻畫馬的風韻和傳承,又凸顯錚錚鐵骨、極神似漢代出土畫像和秦兵馬俑的金戈鐵馬;其山水畫作品,壁立千仞,氣勢恢宏,似滾滾鐵流,既豪情萬丈動人心魄,又在尺寸間包容萬象,深具中國傳統(tǒng)山水畫內涵。這種獨特“金石風格”,使其作品在當今百家爭流的書畫界,深得鑒賞家、收藏家和廣大書畫愛好者喜愛,極具鑒賞、收藏價值和升值空間。二、李天民國畫作品的藝術追求—“金石風格”當代中國書畫界正逢盛世,畫家?guī)煶懈饔兴?、學術流派百家爭流、傳世作品推陳出新、精彩紛呈涓流歸海。李天民的中國畫正是在此大背景下,求索、創(chuàng)新,逐步形成獨特的藝術風格—“金石風格’。李天民國畫作品“金石風格”的涵義:一是其指其作品表現(xiàn)手法:師法青銅器、石刻的線條、造型和刀法,融入現(xiàn)代審美觀念,是技法和藝術表現(xiàn)形式的創(chuàng)新。 他筆下的奔馬直線勾勒,鐫直、濃墨骨架、反手濃墨飛揚鬃尾,既有青銅器、石刻的威猛厚重,又有現(xiàn)代審美的動感視覺;其山水畫或壁立千仞,或高山流水,或鏗鏘,或婉約,均質感厚重,蕩人心魄。二是精神訴求:其作品表達堅固、剛強,心志的堅定、忠貞:取《荀子·勸學》:“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薄逗鬂h書·獨行傳序》:“或志剛金石,而克捍于強御” 之意。李天民筆下以“金石風格”表現(xiàn)的馬,多為奔馬,力圖詮釋馬的堅強、進取、忠貞。其單馬“飛越”,雙馬“爭鋒”,六駿圖、八駿圖之“風云際會”,真切表達了“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的哲學思想和精神追求、龍馬精神。李天民筆下山水畫,多取材峻峰流水,以“金石風格”手法表達中國山川的博大和奔流的不屈情懷。三是取材和創(chuàng)意深具思想性,表達金石之聲:鏗鏘有力,經年不朽:李天民在創(chuàng)作中,追求作品的思想性和社會意義,其作品立意精準、表達淋漓、觀賞性強,佇立細品,猶聞金石之聲,回味無窮?!帮w越”畫面簡潔,思想內涵深邃,激越之情躍然紙上,深刻反映了時代精神,給人激勵、催人奮發(fā)向上;“風云際會”把蓬勃向上、爭先恐后、歡喜鼓舞、鏗鏘之聲淋漓盡致的表達出來,反映的是正能量。三、李天民畫馬的“金石風格”藝術特點李天民少年時代初學畫馬,師從徐悲鴻,用書法的筆意來抒寫自己的感情。馬畫得非常傳神生動,主要強調氣勢,他用寫意的線條勾出輪廓后,然后再揮墨。他不光烘托出馬的氣勢,刻畫出馬的神態(tài),而且更重要表現(xiàn)在筆墨上面,更著重筆墨的生動,所畫之馬骨骼駿奇,神態(tài)清秀,氣韻生動。在八十年代與其兄李墨和天津名家孫其峰、王學仲作畫于天津楊柳青畫社,作品“八駿雄風”和“龍馬八駿”被文化部、中央電視臺和泰國皇室和博物館收藏。畫馬的難度很大。畫得好,能達到形神兼?zhèn)洹⒐P墨俱佳、神完氣足、能表現(xiàn)出馬的龍性就更不容易。李天民在九十年代后期,有機會接觸到秦兵馬俑和漢畫像磚馬,深受震撼,開始探索新的畫馬表現(xiàn)手法,逐漸成熟的創(chuàng)作出即源于徐悲鴻,又不同于徐氏馬的“金石風格中國漢像馬”。李天民畫馬的藝術特點:(一)、創(chuàng)造出完全不同于“徐悲鴻”模式的“金石風格中國漢像馬”。徐悲鴻先生的馬以瘦為美,而李天民刻意強調了馬的骨骼動感:直線勾勒骨骼,強調突出馬的張力,勁頸寬胸、壯腿碩臀;顧盼有致、暖而有情;鬃尾暴漲,凜凜生威;神態(tài)張揚,龍馬精神躍然而出。以獨有的筆墨藝術語言,形成其“金石風格”。(二)、創(chuàng)新腿、蹄表現(xiàn)手法,以篆書的線條表現(xiàn)金石特點,勾勒表現(xiàn)其力度和形態(tài):直線刀刻般的腿骨骼,素描寫意手法四個點勾出馬蹄。李天民畫馬最傳神的是馬腿。李天民把馬的龍性、野性,馴良,矯捷,優(yōu)雅,高貴,挺拔,都凸現(xiàn)在精致的腿和蹄上。駿馬飛奔銀蹄翻飛, 剛勁有力、姿態(tài)優(yōu)美,速度與節(jié)奏在馬腿的飛動間變幻無窮。雄健的馬腿肉里裹鐵,膝與蹄的轉折優(yōu)美,蹄聲時如驚風,時如疾雨,時如砧上鑄打劍器;寥寥四筆勾勒的馬蹄叩地騰空,有打擊樂的美感,猶如優(yōu)美獨特的晨光曲、進行曲、狂想曲、凱旋曲、田園牧歌,使人癡迷。(三)、追求、突出鬃尾的動感、金石感覺:馬鬃濃墨強調金石質感,淡化渲染烘托姿態(tài),馬尾正手用墨彰顯氣勢開闊,反手用筆強調動態(tài)飛揚。李天民畫的馬,既有青銅器、石刻的威猛厚重美,又有現(xiàn)代的動感視覺美;(四). 以奔馬為主要表現(xiàn)對象,以單雙馬表達意境,姿態(tài)各異,變化多端而不失氣勢恢宏。獨創(chuàng)的平面角度畫馬,令人有勁風撲面之感。群馬的處理亂中有序,既有整體的氣勢,又有個體的區(qū)別。(五)背景處理:或濃墨重彩強調對比,或大量留白,余味無窮。意在襯托“斯須九重真龍出,一洗萬古凡馬空”豪邁氣勢,領略到“一朝溝隴出,看取拂云飛”的灑脫浪漫。馬是能力、圣賢、人才、有作為的象征,古人常常以千里馬來比擬。祖先們在世界觀里已經把龍馬等同于純陽的乾,它是剛健,明亮、熱烈、高昂、升騰、飽滿、昌盛、發(fā)達的代名詞。《易經》說乾為馬,它是陽剛的象征,又代表著君王、父親、大人、祖考、金玉、敬畏、威嚴、健康、善良、遠大、原始、生生不息。李天民以“金石風格”畫馬,更能表達馬的“龍”性,更精確的體現(xiàn)和宣揚“龍馬精神”,借此詮釋中華民族自古以來所崇尚的奮斗不止、自強不息的進取、向上的民族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李天民以他“金石風格”筆下的馬,做了最為準確的注解。四、李天民“金石風格”山水畫藝術特點評析李天民筆下“金石風格”山水畫,符合現(xiàn)代人的審美要求。最突出特點是體現(xiàn)“意在筆先”,按時代價值取向立意,深切表達作者對社會的思考,深具思想性;二是中鋒筆法運用創(chuàng)新,把傳統(tǒng)山水畫中鋒畫點線革新為中鋒刀法鐫刻式豎式直線,側峰畫橫線、點 ,以其獨創(chuàng)的金石篆刻技法起筆落墨,力圖用“金石風格”手法表達中國山川的博大和不屈情懷;三是多取材高山流水,體現(xiàn)“天人合一”萬宗歸流的哲學思想。四是以山聚氣,以水為韻,把山的渾厚雄偉和水的奔放柔情揉和在一起,達到“氣韻生動”的視覺效果;五是融風水五行文化入畫,山的藏氣聚氣、物的相生相宜、水的生生不息,給人和諧的視覺感受和勃勃生機。李天民以“金石風格”技法創(chuàng)作的《萬宗歸流》中國山水畫作品,反映中國人情思中最為厚重的沉淀之一,展現(xiàn)了國人以山為德、水為性的內在修性,海內外華夏子孫萬宗歸流的哲學觀念、家國情懷、愛國愛家、包容、和諧的社會訴求?!敖鹗L格”表現(xiàn)手法是在傳統(tǒng)技法上的創(chuàng)新,表情達意更加淋漓精致,更能表現(xiàn)峻立的山之雄厚和流動的水之親和,使得李天民筆下的山水畫剛柔并濟,更能引發(fā)共鳴?!对谒环健?畫中的景色猶如仙境,唯美動人,流露出的氛圍水潤異常,沁人心脾,草木華滋,筆法縝密細秀,氣勢沉雄蒼郁,意境悠遠空靈??吹竭@幅作品后有種陶醉其中的感覺,令人神往,豁達開闊;《云深不知處》為我們展現(xiàn)的不僅僅是精湛的畫藝,還將我們帶入到這風景宜人的山水之中,體現(xiàn)了中國人對山水的熱愛,也表現(xiàn)了中國人特有的聯(lián)結自然與文化的方式。作品構思巧妙,虛實詳略,賦予表現(xiàn)力和形式美,細膩的畫筆,流暢的線條,純樸厚重,符合中國傳統(tǒng)的山水畫風格中強調的天人合一之感,是難得的山水畫精品。古人崇尚人與自然的共存共融,渴望達到一種“天人合一”的境界,所謂智者樂山仁者樂水,畫家們見仁見智,從未停止過對于山的崇敬和描摹,山水間盡顯文人雅士的脫俗情懷,《清泉》寄予了畫家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賦予了山水更多的靈性與詩性,讓人陶醉其中,流連忘返。李天民山水畫以“金石風格”語言強調“詩情畫意”表現(xiàn)雄壯粗獷或秀麗俊美的山式、云吞霧幕——情景交融的意境創(chuàng)造即:將大自然的美與文人逸趣(中國文化)緊密地糅合在一起,用高遠、平遠、深遠(或合三遠)法的結構畫面,計白當黑的處理方式,以托物言志、借物抒懷,來贊美生命、歌頌大自然——揮灑“胸臆”。 觀其《爭流》、《肝膽相照》 總體上追求傳統(tǒng)文化(內在的)與以線造型的筆墨意趣(外顯的)融合,即:詩情畫意和“氣韻”、“神韻”的表現(xiàn)。在造型上不拘泥于外形的肖似(逼真),而著重表現(xiàn)物象內在的“氣韻”、“神韻”與畫家“胸臆”的揮寫(抒發(fā)),既有金陵家的筆法技法,又有其獨到語言表達。李天民“金石風格”在筆墨色彩上講究:筆法豐富、有力度,或浸潤凝重、或枯澀快疾;或中鋒、或逆鋒、或側鋒、或拖筆、或散筆,各有收放;墨法多層次的變化,或積墨、或破墨、或潑墨;色彩為隨類賦彩等感性色彩,講求墨氣、沉著(色彩以墨骨為主,施以淡彩)并有工筆重彩,且多為朝陽。李天民長期探索將金石風格移入山水畫,在構圖、透視上的處理有別于西方繪畫,以多角度、多視點(移動)的“散點透視”來表現(xiàn)畫家的主觀意圖自由組合空間。為此,構圖畫面作構成性處理,山水形象適當裝飾化,筆墨、色彩與山水造型相統(tǒng)一:一級形態(tài)為金石刀刻技法構成山水,空間趨于平面,山水形象趨于峻立,仍有較強的縱深感,但仍存有山水意象并采取意義確定的主題。其特點是:有濃淡干濕和形態(tài)變化的墨暈統(tǒng)領畫面,內含略似山、水、云霧、樹木的筆線勾皴、宿墨漬塊和肌理,它們精致而豐富,或由墨暈連綴成氣脈貫通的整體意象。二級形態(tài)為墨法渲染,為主題思想服務,即:以作品立意的思想性確定墨法,這也是李天民山水畫另一個鮮明藝術特色。李天民用山水畫表達華夏民族的聰慧與創(chuàng)造力,用獨特的“金石風格”繪畫語言,顯化中國乃至東方世界對宇宙自然的看法,對社會人事的態(tài)度,對美與永恒性的追求,表現(xiàn)著人格乃至對生命宇宙的體驗。五、李天民“金石風格”國畫作品藝術價值書畫作品,包括中國山水畫的存在價值,在于他的審美與引領功能,也可以通俗的理解為其藝術價值和社會價值。中國山水畫在中國文化發(fā)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近百年來,中國山水畫作品從題材內容、畫法、材質、融合、藝術功能都隨時代發(fā)展和交流等變化而變化,更加貼近生活,隨人們審美情趣的提高,對山水畫的藝術性要求越來越高,也就是說社會的發(fā)展和需要,人們要求山水畫的象征性,趣味性,裝飾性更加突出。正是在此變革中,兼有學術性和市場性的文化消費也促進了中國山水畫的發(fā)展。在書畫作品的鑒賞、收藏方面,大多數受眾往往關注其名氣而忽略其藝術價值;而專家、學者、書畫界、拍賣行則更關注其師承、傳統(tǒng)和創(chuàng)新,雅俗不同賞是困惑書畫界的頑疾。李天民的作品很好的解決了這些問題:他畫馬師承徐悲鴻,山水取法金陵家之長,其作品的特征性,趣味性,裝飾性更加突出,既有學術性又有市場性,但從其作品的立意《肝膽相照》《萬宗歸流》《飛越》《如影》《風云際會》《在水一方》,初識就抓住受眾關注,細品藝術造詣更高,真正達到雅俗共賞。李天民在創(chuàng)作中,在技法上用線條和色彩搭配來表現(xiàn)虛實之間的互動, 作品能夠反映山川河流的風韻,提煉美的形式,能夠盡量滿足人們物質水平的提高而不斷在文化方面的需求。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