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怎樣畫人最好,怎樣畫人這個問題很多朋友還不知道,今天小六來為大家解答以上的問題,現(xiàn)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1、簡單的靜物和石膏像訓練并不難,難的是人像寫生。
2、人頭像的畫法和石膏像不同:石膏像的質感較透明,具有一種穩(wěn)定的色調,一般用B鉛筆起形,2B、3B鉛筆塑造,最黑的地方用到4B就行了。
3、而人物頭像卻有了膚色和頭發(fā)的問題,畫的時候一開始要先要放松,然后再逐步收緊,直至完成;頭發(fā)的表現(xiàn)上要有蓬松感,最黑的地方可用6B鉛筆來畫;表情的刻畫就要抓住眼睛、鼻子、嘴巴的神態(tài),強調生動感,千萬不能死畫,同時要明朗黑、白、灰的關系,不重復使用色彩;結構上注意頭和脖子的關系,有的同學只把注意力放在人物面部的刻畫上,往往忽視脖子,這樣造成的結果就是腦袋好象放不住,還有就是把脖子畫得跟一根柱子似的,直通通的,就象是插在胸腔里。
4、頭像訓練下來是胸像,它主要要表現(xiàn)頭與胸部的關系,這里脖子的扭動十分關鍵,它的變化影響了人物的各種姿勢與表情,胳膊及手的形體結構,也屬胸像的描繪重點。
5、老師總是強調畫“關系”,指的就是這些部位相互間的關聯(lián)。
6、當你走到這一步時,必須要了解人體結構及頭部的比例關系。
7、人頭部的大概比例可用“三亭五眼”來概括。
8、三亭就是指發(fā)際線到眉毛、眉毛到鼻尖再到下巴這三段距離是相等的;五眼是說如果從正面觀察,人臉的寬度可以! 分成五份,而每一份是一只眼睛寬,耳朵的高度正好是眉毛到鼻尖的距離,眼睛的部位一般在人頭部的二分之一處(此比例適用于成人),而小孩子的比例則不同(由于未發(fā)育成熟,眼睛基本處于頭部的二分之一偏下的位置)。
9、成人的身體高度是按頭長計算的,我們中國人的身高一般為七個或七個半頭長,假如坐在凳子上身長則為五個頭長,盤腿坐下來又變成了三個半頭長。
10、起初畫人時,老師還會安排頭骨寫生,讓大家記住骨點和它的基本形,接著又是肌肉的石膏模型寫生,目的是教我們如何結合這兩者的關系。
11、在頭像寫生過程中,有人往往把人物的臉部的某些地方畫得太“過”,如抓住顴骨不放,簡直要把骨頭都畫出來了,這種方法是不可取的。
12、人物肖像是由骨胳、肌肉、表皮組成的,不是單純的一個部分,因此我們要注意它們之間的聯(lián)系。
13、在結構方面的研究與教學上,我國的美術教育家徐悲鴻先生有一套自己的訓練辦法:他要求學生默寫人體骨骼結構,并結合寫生,他畫馬時,對結構的要求也是一樣嚴謹,反復默畫馬的骨骼與結構,然后結合寫生練習。
14、所以,徐悲鴻的奔馬才畫得如此生動。
15、 頭像下來是半身人像。
16、半身像的難度在于手、前臂、后臂、胸和腰的關系。
17、初學者容易把胳膊畫粗或是手畫大,比例不協(xié)調,要么就是頭大或者頭小。
18、當然,絕對的準確是不存在的,你的畫面使人看起來覺得不別扭、且視覺舒服就行了。
19、全身像又復雜一些,把腰畫長是一個常犯的毛病,還有一點是對手和腳的忽視。
20、在人物畫里臉部屬第一表情,手是第二表情,那么腳就是第三表情了,因此常規(guī)的素描教學中都會專門地進行手和腳的寫生訓練,特別是難畫的手指、關節(jié)等部位。
21、同時,不可忽視人體解剖學。
22、現(xiàn)在的美術教學中,學校都開解剖和透視課,講解必須掌握的知識。
23、上課時,教師會逐個講解人體各部分的結構,骨骼、肌肉的形狀,并讓學生默寫,熟記它們,直到搞清楚為止。
24、學期結束的時候,還要進行閉卷考試,基本方式是默畫人體的某個部位的肌肉或骨骼結構,目的是讓你牢固地記住它們的形狀,便于以后應用在寫生上。
25、但只是死記硬背這些形狀還不行,寫生時應根據(jù)具體的對象來表現(xiàn)出結構。
26、你有沒有發(fā)覺,素描的訓練在現(xiàn)在的藝術學院里成了重頭課目,似乎是造型的“萬物”之本。
27、而你要進入這個體系,就得經過嚴格的考試,方有學畫的機會。
28、考試科目一般包括:素描、速寫、色彩、創(chuàng)作。
本文分享完畢,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財經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jù)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