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際科學家團隊已經確定了聲音減弱小鼠疼痛的神經機制。這些發(fā)現可以為開發(fā)更安全的疼痛治療方法提供信息,并發(fā)表在《科學》雜志上。該研究由美國國家牙科和顱面研究所 (NIDCR) 的研究人員領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安徽醫(yī)科大學,合肥,中國。NIDCR 隸屬于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
“我們需要更有效的方法來管理急性和慢性疼痛,首先要更好地了解調節(jié)疼痛的基本神經過程,”NIDCR 主任、DDS 博士 Rena D'Souza 說。“通過揭示介導小鼠聲音減輕疼痛效果的電路,這項研究增加了關鍵知識,最終可以為疼痛治療的新方法提供信息。”
追溯到 1960 年,對人類的研究表明,音樂和其他類型的聲音可以幫助緩解急性和慢性疼痛,包括牙科和醫(yī)療手術、分娩和癌癥帶來的疼痛。然而,大腦如何產生這種減輕疼痛或鎮(zhèn)痛的作用尚不清楚。
“人類大腦成像研究表明大腦的某些區(qū)域與音樂引起的鎮(zhèn)痛有關,但這些只是關聯,”共同資深作者、NIDCR 的 Stadtman 終身教授研究員 Liu Yuanyuan (Kevin) Liu 博士說。“在動物中,我們可以更充分地探索和操縱電路來識別所涉及的神經基質。”
研究人員首先讓爪子發(fā)炎的老鼠接觸三種聲音:悅耳的古典音樂、令人不快的同一首曲子的重新排列以及白噪聲。令人驚訝的是,所有三種類型的聲音,當以相對于背景噪音的低強度(大約是耳語的水平)播放時,都會降低小鼠的疼痛敏感性。相同聲音的更高強度對動物的疼痛反應沒有影響。
為了探索這種效應背后的大腦回路,研究人員使用非傳染性病毒與熒光蛋白結合來追蹤大腦區(qū)域之間的聯系。他們確定了從接收和處理聲音信息的聽覺皮層到充當身體感覺信號(包括疼痛)的中繼站的丘腦的路徑。在自由移動的小鼠中,低強度白噪聲降低了丘腦通路接收端神經元的活動。
在沒有聲音的情況下,用基于光和小分子的技術抑制通路,模仿了低強度噪音的疼痛減弱效果,同時打開通路恢復了動物對疼痛的敏感性。
標簽:
免責聲明:本文由用戶上傳,與本網站立場無關。財經信息僅供讀者參考,并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 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